九点刚过,哈比布就来接我了。车子是文物局的文物执法督察车,司机好像叫旺久。 一路上与哈比布闲聊,话题离不开让我好奇的地方文化。西藏地处边陲,是诸多文化交汇的地方。
九点刚过,哈比布就来接我了。车子是文物局的文物执法督察车,司机好像叫旺久。
一路上与哈比布闲聊,话题离不开让我好奇的地方文化。西藏地处边陲,是诸多文化交汇的地方。像拉萨回族的生活,除了伊斯兰文化、藏文化,还有印度文化因素。过去许多有身份的家庭都送子女到印度读书。拉萨回族的婚礼也别具特色:先在女家办两天,男方只有新郎和一两个亲友出席;之后男方家正式办,迎娶新娘,这时的仪式很隆重,全体家族成员都要参加。他们不献哈达,而是戴花环。我问他,哈比布是他的姓还是名,他说是名,意思是兴趣爱好,他姓马,姓氏不在身份证上登记,只有自家知道。他的女儿名字好,叫热菲亚,人见人爱的意思。
看着沿途的藏式民居,说起那种有特色的梯形窗。他提醒我,那是视错觉,窗是方的,宽宽的黑色外框才是梯形的,它有吸收阳光的作用,让屋里暖和;文化含义应该与西藏原始的苯教有关。苯教主张万物有灵,是拜物教,有浓重的神秘色彩。佛教传入西藏后,为了生存,吸收了苯教的许多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藏传佛教具有很强的神秘性的缘故。苯教在西藏依然存在,也有专用的寺庙。他慨叹,以前的拉萨很漂亮,现在地方特色都失去了。我也发现,从市区到拉萨河沿岸的建筑,尽是些不伦不类的现代风格,根本融不到西藏特有的自然环境中。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侵略”。
过了雅鲁藏布江的曲水大桥,进入山南地界。原来机场所在的贡嘎就是山南地区的一个县。沿江再向东,就到了扎囊。山南地区文物局副局长强巴次仁开了辆小车,已经等在县城的大路口了。地区行署在更远一点的则当镇。那路口做了个白石头的门楼或叫西式牌坊,有点像内地一些富裕的村口。而这县城,也真的就像个小村子。除了县政府挂着牌儿的几个机构,紧挨着就是民房。街上见不到几个人,稀稀落落有几家小店铺。房子倒是极富民族风格,粗糙的石墙,宽宽的黑窗框,门上装饰着彩绘图案,房顶插着经幡,有的门楼正中顶着牛头骨。
沿着街拐一个弯,走到尽头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塘寺。寺院体量不大,坛城形的祖拉康大殿下白上红,方正错落,规制紧凑。记起昨天古建专家杜启明所长发来的短信:“扎塘虽小,其制却古,光影对比,乃刻意所为,去觉悟吧。”此时已近正午,光线别无选择,也容不得我慢慢觉悟,首先考虑的是从什么角度表现建筑的造型。有过跟随摄影师拍照的训练,我本能地环顾四周找制高点。见寺前偏西一座两层民房比较合适,问能否上去。寺管会主任索朗旺久喇嘛和强巴次仁局长不假思索就带着我敲开那家的大门,爬两道梯子上到最高的楼顶,又加了个凳子登上,拍成第一个镜头。
殿堂阴森幽暗,彩色经幡下,两排喇嘛旁若无人地念着经。经声中,我们穿过集会大殿进入后进漆黑的佛殿。手电光的照射下,佛像两侧的后壁上出现了满墙的壁画,画的是佛像和听讲经的部众。虽然略有残损,但色彩鲜艳饱和,线条流畅圆润,佛像庄严慈悲。据考证,这是宋代建寺初期的原作,距今将近一千年了。佛殿外围的回廊也有一周壁画,是明代的佛本生故事,风格和颜料显然与佛殿中的不同。
建筑西侧的楼梯通向护法神殿。藏传佛教各个寺院的护法神不同,有的面目狰狞,平时把神像脸部包起来。扎塘寺的护法神是一具野牦牛头骨。
二层殿位于建筑偏后部,殿门前是宽阔的露台,露台中央一个下陷式的狭长天井,是下层佛殿采光的窗户。建筑空间的利用和光线的设计真是十分巧妙。二层殿的门廊装饰着色彩艳丽的壁画,殿堂里供奉着一排菩萨。
沿着寺院外围的转经道依次推动起金黄的转经筒,在咕噜噜的声响伴奏中顺时针绕殿一周,圆满结束了扎塘寺的拍摄任务。索朗旺久喇嘛把我们让进寺门前的伙房落座,捧上几盘牛肉小包子,两位谦恭的老者不断用暖壶为大家斟上酥油茶和骨头汤。肉包子蘸辣椒面,随手赶着苍蝇,享用了一顿古刹里简朴的午餐。临别时,喇嘛给我们每个人献上一条哈达。
强巴说找地方休息一会儿,车子开进县城“村口”外的一个旅游休闲中心大院。院子里几株大树下,一片大草坪。哈比布跳下车子就伸开四肢躺倒在草地上。强巴招呼着,从旁边凉棚下的椅子上拖过几张垫子和毛毯铺在草坪上,大家在树荫下就地坐卧下来。强巴次仁和哈比布盘腿坐着打起色子,拿海贝和铜钱赌输赢,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为他们一瓶接一瓶开着啤酒;我和随强巴来的女同学肖瑛边喝茶边聊天。忙惯了,我本以为只歇一会儿就走呢,可他们根本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就这么快活地玩着聊着,我也随着逐渐松弛下来,把双腿伸到树阴外的太阳地里,享受着高原特有的温暖阳光。哈比布说,当地人隔段时间就会全家或三两家聚到园林里,在草地上支个帐篷或铺块毯子,喝酒,聊天,晒太阳,一呆就是一天,藏族叫“过林卡”。林卡就是园林的意思,这我知道,拉萨的达赖夏宫罗布林卡还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过林卡,一种多么可爱的活动!人与自然完全亲和在一起,排除任何的杂念,彻底的放松,这是都市人几乎忘却的享受,令人意外的美感,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啊!相比之下,我们通常的忙忙叨叨的旅游是多么的功利与俗气!
“拉萨的太阳才叫太阳!你们北京冬天哪能晒太阳?在拉萨冬天晒半个小时就热得呆不住了,那才叫晒太阳!”哈比布自豪地说。忽然来了一股白烟,风卷着尘土刮过来。我和肖瑛赶紧把茶杯罩住,而强巴次仁却不慌不忙,笑着说那土里含有多少微量元素,是“二十一金维他”,潇洒地接受着大自然的赐予。
林卡一过就是三个小时,该回去了。强巴次仁拉住肖瑛,说这是他们的地界,得让客人先走,不能一下子全散了。他俩就坐在草地上,与我们挥手告别。
2.
包车是为了图清净,也是为的舒服,还有就是可以顺道去扎塘寺。
其实本来是想去敏珠林寺的,不过司机劝说西藏的寺庙都差不多,而且敏珠林寺还要走上几公里土路。听人劝,吃饱饭,对扎塘寺的壁画我更感兴趣,因为里面有尼泊尔仙女。
扎塘寺就在扎塘县城,一条土路通过藏式的房子,尽头就是扎塘寺,明朗的扎塘寺。很多老阿妈,老阿爸和阿佳在转庙,他们捧着酥油瓶子,在尽情地转啊,转啊,脸上写满了幸福。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是在这一刻,而是永远。
我也请了酥油灯,给所有的灯都添了灯油,庙堂也是分成里外两间,有4个人在前殿里装藏转经筒,把大卷的经文卷进去也是个挺难的活。里面好黑,中间一座坐佛,佛前有灯。后墙上都是壁画,用木栅栏拦着。找管灯的老人要钥匙,他说解开绳子就好了,去解开系着的哈达,得以几乎把脸贴在墙上观看壁画,借助头灯的灯光,看到壁画都美得惊人,尤其是后墙上那些尼泊尔仙女的样子真是好看,满头满身的璎珞,微微的笑颜,似有无限深意。比起法海寺的水月观音那样的壁画,这个壁画显得随性写意,就这样看了半晌,直到都印在脑子里才不舍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