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用羊毛织出来的邦典(即围裙),其编织精密,美丽大方,色彩鲜艳,是广大藏族妇女非常喜爱的装饰品;用羊毛织制的氆氇结实耐用,保暖性能好……
在西藏,用羊毛织出来的邦典(即围裙),其编织精密,美丽大方,色彩鲜艳,是广大藏族妇女非常喜爱的装饰品;用羊毛织制的氆氇结实耐用,保暖性能好,被广泛运用于藏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据说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藏银器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手工工艺技术和制品在藏民族长期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这种手工工艺也一直如待嫁之女被藏于深闺中,不能向更多的人展现其无穷的艺术魅力,有一些手工工艺技术后继无人,让人担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藏民族文化遗产流失,援助了西藏一个扶贫项目,让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人带着他们的手艺和他们的产品走出“闺门”,走出了原来封闭狭小的空间,也带出了西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欣赏她。
西藏妇联发展处的胡修平告诉我们,为期3年的“西藏民族手工艺综合发展项目”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芬兰政府、外经贸部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和西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合作举办的,是2001年“西藏珠峰自然保护区手工艺发展项目”基础上的延续。该项目将西藏各地区的羊毛纺织、皮革手工制作、银器手工艺产品等传统民间艺人招集到拉萨进行皮革制作、银器加工和布料染色等6方面的培训。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主要围绕创造力和物品设计的关系,如何将当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手工艺术结合等课程向西藏的民间艺人进行传授,提高他们的现代技艺和审美能力,并对西藏传统手工艺技术进行改良,帮助他们在当地开发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产品。
在西藏文联培训中心的大厅内,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纯羊毛制品:一件件羊毛披肩、外套都是羊毛的自然色,其中大部分是由哇嘎羊毛制作成的,绝对的天然制造。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说,这些羊毛产品全部是由牧区妇女全手工制成。
哇嘎羊毛是指羊脖子下面数量极少的一部分羊毛,这种羊毛品质非常好,一年只能在晚春或早夏季剪一次,用哇嘎羊毛织出来的织物质地柔软、非常珍贵,市场上价格比较昂贵,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该项目不仅能增加贫困地区妇女的经济收入,还能通过保护这一传统的手工艺的同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在辽阔美丽的藏北大草原上,生长着西藏珍贵的牦牛和羊群,它们的皮毛是西藏传统手工皮革制品的天然原料,用它制作出来的皮革制品适于西藏高寒地区御寒保暖。白玛多吉是当雄县小有名气的传统皮革手工艺人,在过去,他们一家除了放牧外,就是在自己的家庭作坊制作一些简单的皮革产品如藏鞋、刀鞘等,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的使用需要。为了继承和发扬这种皮革手工艺,并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增加经济收入创造条件,该项目招集了一些传统皮革手工艺人,邀请了一些其他国家的手工艺人教授他们新的皮革手工艺技术,目前,已开发出一些包括手提包、挎包、双肩包等新的产品。为了更好地体现西藏本土特色,设计者在产品的设计理念上融入了一些西藏的文化元素,装饰上仍沿用了铜铃和铜制“门达拉”等吉祥图案。泰国的皮革手工艺制作专家盖尔从事皮革制作已经有15年了,在国际上小有名气,他在泰国也办过类似的培训班,因此教起西藏的学员来游刃有余,他对自己学员的进步非常欣慰。
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协格尔镇是西藏银器生产之乡,关于这个名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有一个尼泊尔的银铁匠人旅行到了协格尔镇,后与一位当地的妇女结婚定居在此,并在那里生产银器产品。今天,匠人已有了自己的第八代传人,曲珠、旦巴、旦增、尼玛、巴桑就是其中的代表艺人,他们的工艺都是祖传的。在西藏,银器制作纯粹是靠手工,且制作程序非常繁琐,匠人们的工作往往很辛苦,银匠们往往要耐下性子来,非常忘我地进行长时间工作。正是因此,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学习这些手艺了,而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白玛多吉自豪地说:几十年来,自己只能利用闲暇时给家人做一些藏鞋和刀鞘等日用品。现在,在外国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自己亲手做出了这么漂亮的皮鞋,一定要把它送给美丽的妻子。我们看到,传统的手工艺品通过现代工具、工艺与传统图案、工艺的有机结合,使得我们在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能让它走向市场,走向了世界。为了让这个培训项目为西藏农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西藏妇联今后还将组织接受培训的农牧民,进行规模化的手工艺品加工,然后成批打入国内外市场。不少学员表示打算回家开个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制作店。现在,已有不少国际友人前来定购传统的手工艺品,让我们看到了长远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