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对一个人是一生当中的头等大事,在西藏举行婚礼的方式各地方有所不同,而现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婚和交织着现代与传统,颇具民族特色。笔者由于工作之便来到了后藏重镇??日喀则,并有幸参加了一次朋友的婚礼庆典,现将笔者在日喀则婚礼的所见所闻,做一简单的叙述。
在后藏重镇日喀则,即便是最简单的婚礼也要化上10000元人民币,多的可能花上15000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年轻人自己是拿不出的因此婚礼花费得由父母承担,有的还要借债。
婚礼传统上要求新郎新娘都穿上藏装,现今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以一套上等的男式藏装为例,全套需要花上4300元人民币,新娘的藏装也要花上3525元人民币。
新郎的全套藏装
名称 |
羊皮袄 |
氆氇藏装 |
藏帽 |
靴子 |
毛哗叽藏装 |
藏式衬衣 |
价格 |
3000元 |
500元 |
100元 |
200元 |
600元 |
30元 |
新娘的全套藏装
名称 |
羊皮袄 |
氆氇藏装 |
藏帽 |
围裙 |
毛哗叽藏装 |
藏式衬衣 |
价格 |
2500元 |
300元 |
100元 |
100元 |
500元 |
30元 |
新娘的一枚金戒指从700-1000元人民币。(最普通的)新娘的一对耳环要1000元人民币。新郎的婚戒一般要大些。一枚金戒指要1000-2000元人民币。
解放前西藏的婚姻制度较为复杂,占主导地位的是一夫一妻制,而婚姻大权一般操纵在父母和喇嘛手中。说亲之前,把男女双方的属相交给喇嘛,卜算相合还是相克,如卜算相合,方能求婚。特别是历史上形成的等级制度,一个出身良好家庭的男女是绝对禁止同屠夫、铁匠、制陶者、天葬师等低等级的男女通婚,即便是男女双方相亲相爱,也不能终成眷属。
解放后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婚姻大权一般不是操纵在喇嘛和父母手中,而大半是以自由恋爱为主。
日喀则(城市)的婚礼一般要5-7天不等,而在农村由于冬天是农闲季节,故要举行10-15天,而在这7天里,客人的全部费用有主家出。就以一个最简单的费用而言,要花上5000-6000元人民币。
婚礼日一般在喇嘛的卜算下在吉祥日举行,婚礼请亲朋好友邻居参加,婚礼的头一天属相相合的两个男人在天蒙蒙亮时爬到屋顶挂经幡,属相相合的一个女人手端桌索切玛给新婚夫妇,祝福吉祥。而客人一般要带上价值约625元的礼物。
客人给主家带的礼物:
名称 |
哈达 |
酥油茶 |
青稞酒 |
啤酒 |
羊 |
砖茶 |
被子 |
件数 |
20多条 |
一瓶 |
五桶 |
一箱 |
一只 |
一条 |
一床 |
价格 |
一条5元 |
8元 |
60元 |
44元 |
125元 |
52元 |
70元 |
名称 |
床单 |
枕头 |
枕巾 |
香皂 |
肥皂 |
衬衣 |
件数 |
一件 |
一对 |
一对 |
一对 |
一对 |
男女衬衣各一条 |
价格 |
35元 |
30元 |
15元 |
4元 |
2元 |
30元 |
婚礼仪式多半是从中午开始的,在伴着婚礼音乐曲中,客人依次给举行婚礼的男女双方、双方父母敬献哈达,献完哈达后主家要设宴款待宾客,新郎新娘依次给客人敬酒,大家喝酒、唱歌,尽兴而归,如此持续七天。婚礼最后一天,晚宴后,来宾们围成一圈,新郎新娘依次给来宾回赠哈达,并敬酒以示谢意。献完哈达后,宾主双方跳起锅庄,用歌声祝福新人。歌罢,所有的人依次从卓索切玛里取一点糌粑,撒向天空,为自然万物祝福吉祥。
至此婚礼仪式全部结束。
日喀则市的婚俗,保留了藏族古老的婚礼习俗。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他们的婚礼仪式和婚礼意识,既有藏传佛教的影响,也有原始苯教的遗留。但是,社会发展至今,这种影响已逐渐开始徒具一种形式,成为一套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并不具备至高无上的威力,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婚礼档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时加重了男方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