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是中国藏族古代天文历算学的一项重要历史文化成果,是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优秀瑰宝之一。
藏族历法中最古老的历法应该是物候历。根据古藏文中的史料记载,吐蕃王朝时期藏族采用的是生肖纪年法,即以12种动物的名称纪年,因而12年为一周期,这样循环往复。到后来,伴随着西藏与周边地区民族的文化交流,便从印度引进时轮历,从中原引进时宪历。
自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生肖纪年与阴阳、五行相配的纪年法基本确定,并一直沿用至今。这种纪年法与农历的甲子纪年法极相似,显然是几种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藏历中的五行,依次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各配阴阳,合为十项,可与农历十天干相对应;十二届相则与汉地的十二地支有严整的对应关系,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与阴阳、五行配组五次为一个周期,共60年,称作一个“绕迥”(或译作胜生、胜生周),与农历的“甲子”含义相当。表示纪年时,藏历以饶迥序数。例如公元2000年,农历庚辰年,藏历表述为第十七绕迥(从1027年算起)阳金龙年,简称时称作金龙年。
藏历虽然看似与中国传统农历相近,但是具体算法却有所不同。藏历中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加一个闰月,用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相差关系。因此,藏历新年与农历中的春节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但不外乎四种情况:日子完全相同;藏历晚一天;藏历迟一个月;藏历迟一个月零一天。
(责任编辑:西藏旅游攻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