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介绍的秀巴古堡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秀巴村,距318国道1公里,距工布江达县城55公里,距八一镇75公里。“秀巴”,藏语意为“剥皮”。相传,很久以前该地建有两座寺庙,一座为藏传佛教的黄教寺庙,一座为林芝原生苯教寺庙。因佛、苯两个教派发生争斗,苯教僧人将黄教主持禁锢起来,并活活剥了皮,因此该地得名“秀巴”。
古堡,又称戎堡,在工布江达县境内建有多处,但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宏大的有三处,即:巴河镇秀巴村的古堡群;雪卡村古堡群,该处有4座;娘蒲乡境内下巴塘古堡群。
这里介绍的秀巴古堡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秀巴村,距318国道1公里,距工布江达县城55公里,距八一镇75公里。“秀巴”,藏语意为“剥皮”。相传,很久以前该地建有两座寺庙,一座为藏传佛教的黄教寺庙,一座为林芝原生苯教寺庙。因佛、苯两个教派发生争斗,苯教僧人将黄教主持禁锢起来,并活活剥了皮,因此该地得名“秀巴”。
秀巴古堡群占地面积约10公顷,原有7座古堡,两座因长期受风雨侵蚀而倒塌,现存高低不同的5个堡垒,其中有3座已非常危险,急待整修。古堡群建筑雄伟高大,气势磅礴,堡垒之间相隔30至50米,古堡由片石和木板砌成,中空,无顶,外观呈十二面十二棱柱状体,分九层,这既与内地传统建筑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吻合,又与西藏传统建筑风格相一致。古堡内为八角形,墙体厚约两米,嵌有木板,可攀登至堡顶。古堡里有了望孔,远可观察敌情,近可用于防御,向进攻敌人射箭,还可以燃放狼烟,向远处传递信息。
关于古堡的修建年代、修建人及其用途,人们说法不一,当前,主要流传的有如下几种:
统治标志说:1999年中国科学院专家来此考察,认为古堡建于唐朝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为统一吐蕃,四处征战,每征服一地就修建一处堡垒,作为统治标志,并在古堡周围驻扎兵营,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捕兽器具说: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飞龙”的猛兽,经常伤害这里的百姓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为了捕获“飞龙”的残害,当地百姓修建了这些堡垒。捕获的方法具体为:从堡垒底部破开墙壁,将牛马宰杀后,放入其中作诱饵,再将墙壁封好。“飞龙”被宰杀的牲畜后,从空中俯冲进入堡内,吃饱喝足后,由于体重增加,无法从窄小的堡内飞上数十米高的入口,从而被困堡中,被人所?。
据当地老人讲,秀巴村一带是古代格萨尔王征服妖魔的第一个战场。因为古堡是妖魔钦巴哪波的堡垒,钦巴哪波身处堡垒,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格萨尔王的部队无所屏蔽,他们苦战三年都没有攻下古堡。后来格萨尔王睡梦中得到神灵的圣谕,告诉他妖魔在黎明时法力最弱,此时用弓箭攻打必能取胜。于是格萨尔王按照神灵的指点,派遣得力干将率领一支由神箭手组成的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登上秀巴村对面的山顶。天刚破晓,格萨尔王命令山顶上的将士发起攻击,顷刻之间,一支支利箭射向古堡,妖魔猝不及防,来不及待施展法力,就神箭手射,最终被俘获。至今,在秀巴村山顶的巨石上仍然留有大量箭痕,似乎在向人们证明这一神话的真实性。
烽火台说:“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如遇敌人入侵,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古堡历经千年依然耸立云天,十分牢固,充分展示了古代藏民族精湛的建筑工艺。关于古堡的修建年代、建造者及建筑用途,虽然众说纷纭,但至今没有定论。秀巴古堡遂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千年古建筑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