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她的影响下,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她带来的金质释迦牟尼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距林芝县八一镇5公里处的巴结村,有一片面积约10公顷的巨柏林,被当地人誉为神树。“巨”在藏语中称“拉薪秀巴”,有“生命柏树”、“灵魂柏树”的说法。相传,这片柏树林的形成与文成公主有关。
文成公主:(公元625-680年),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赞普,年仅13岁的他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元),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起初,唐太宗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松赞干布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禄东赞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禄东赞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禄东赞,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松赞干布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禄东赞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禄东赞的聪明才智使唐太宗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结果,那6位使者都认错了。禄东赞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松赞干布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从长安迤逦西行,经甘肃,到青海,过日月山,经大河坝,到达黄河源头。为了保障公主一路顺风,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造船制筏,建筑佛堂,开辟通道。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便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今拉萨)。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
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不仅播撒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留下了众多的胜迹与美好的传说。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工布地区,不禁心潮起伏,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心生无限哀愁,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当时皇后曾告诉她,在路途中或到吐蕃后,如果想家就拿出来看一看,从镜子里可以看到长安和母亲。 文成公主取出宝镜,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长安和母亲。这使得公主更加伤感,不禁潸然泪下,美丽的秀发也因为思乡之苦脱落,落地的缕缕秀发就长成了一片美丽茂盛的巨柏林。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她的影响下,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她带来的金质释迦牟尼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