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折嘎”,是西藏传统喜剧说唱艺术的一种。“折嘎”的藏文字面意为“白米”,或“洁白的果实”,是一种即兴性极强的表演形式。在过去,折嘎艺人的社会地位通常很低,他们口齿灵敏,在全藏各地流浪,见到什么就说唱什么,内容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语言诙谐优美。这是典型的古代吟游诗人的形象,他们出现在中世纪欧洲,出现在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堂·吉诃德》中,他们的身影出没在世界文明史中,他们集说唱、戏剧和杂耍于一身,平时四处流浪,逢着节日、婚庆等,在乡村、城镇的墙头、广场、寺庙,一面弹奏乐器一面表演,他们把当时的社会新闻和人们的思想情绪广为传播,古老的西藏同样也是适合他们生存的土壤。
山南地区的折嘎老艺人次仁顿珠说:“我们折嘎要有格西一般的学问,鹦鹉一般的舌头。说到可笑处,听的人脸上要开出花来;说到好处,听的人心里要沁出蜜。” 从公元7世纪起,“折嘎”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流传。时至今日,在藏历新年初一的早晨,我们依然可以在街头巷尾看到折嘎艺人走家串户的忙碌身影,他们手持五彩棍,肩背假面具,怀揣大木碗,说唱一些喜庆或逗乐的段子,人们则奉上青稞酒和酥油茶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