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新疆南部和东部出土的黑色墨汁书写的古藏文木简和敦煌石窟的藏文手卷的鉴定分析,藏纸、藏产墨汁和藏笔早在公元七世纪前已初具规模。公元七世纪,吐蕃大臣吞弥·桑布扎遵照松赞干布之命,去天竺学习梵文。他结合西藏已有的藏文母语(即“象雄语”)改革了藏文,相继学会了造纸制墨等方面的技术。回到本土后,广为改革和推广,为古老的藏族文化发展,开创了新的纪元。
1.藏纸:是由树皮纤维及瑞香狼毒(藏语即“日加”)根部纤维经石灰和土碱处理制成的。因草质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纸久经岁月不遭虫蛀、无酸性、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
藏纸生产,大都因陋就简,为手工作坊,由专业工匠指导。效率低,产量少。后因机制纸张大量输入,藏纸又不适合现代书写工具及印刷技术的要求,藏纸制造业日趋衰落。以往藏纸生产遍布西藏,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达布、日喀则(产微红色纸),还有错那、拉萨、贡布、康区、金东、尼木等地。
旧时达赖使用的全部纸张以及向达赖呈禀、赏单等都使用从金东地区产的纸,摄政和噶伦使用达布地区产的纸。这两地产的纸张质地薄、耐拉,一面为光滑面,抗折,算为上品。噶厦颁布短饬令时使用错那产的纸。不丹国产的纸质地厚、粗糙、易吸墨,故用来印刷经卷。内地的造纸技术吐蕃时期就传人西藏,因原料短缺等故,未能发展。“磁青纸”藏语称为“丁秀”,是把数张纸迭合放在浆糊中反复渗透数次,粘合之后涂一种名叫“汀”的蓝色矿物颜料,研磨数天打光而成。它是用金、银、珍珠、玉、珊瑚等粉末调汁书写重要书籍和汇编文件的用纸。
2.藏产墨汁:是由酥油花灯的灯花以及洛扎、贡布等地产的油松燃烧时的烟絮与牛胶研磨制成的。研磨过程中为减少烟灰,还放人热水浸泡黄刺树皮的浸汁、硼砂汁以及冰糖水等。这种墨书写流利,书写出来的字体色泽鲜明,字迹坚牢,不蚀纸张,遇水不散。“彩玛”即朱红墨汁,是用朱砂制成的红墨汁,只有达赖、班禅、摄政等最高头人才有权用。多用于批阅呈文、签字、修改饬令,加盖印鉴等。朱批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3.“博纽”:即藏笔,一种用竹子做成的书写藏文的专用笔。削制竹笔使用的材料来源于内地和西藏的洛瑜、林芝等盛产竹子之地区。前者具有色黄皮厚、韧性强、笔尖不易折断、书写滑利之特点。西藏高原上生长的竹子由于高原缺氧,寒冷,强阳光的照射等故,其皮薄、色深、性脆,故削制竹笔,多选用内地的竹子。
竹笔因用者与载体不同分为二种;①筚笔:都由官方与初小毕业生用,载体为纸张。②竹管笔:都由初习写字者用,载体为习字版。笔尖向内的一面须挖削成鸭嘴状,中间开一条细缝以利蓄墨与书写流利。笔尖的上部切成45‘角或小于45’的斜口。笔尖的宽度视所写字体的大小而定。习字时还需备小刀随时修笔。
(责任编辑:西藏旅游攻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