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供应非常充足的今天,还会有人排长队买某样东西吗?有!就在拉萨市小昭寺路边!
冬日的拉萨早晨很冷,但在小昭寺路边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嘎东糌粑销售点前,却是排着长队等着购买糌粑的市民。
糌粑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食品。近年来,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的青稞主产区,针对人们这一旺盛的需求,开始不断打造各自的“品牌糌粑”。在这场竞赛中,日喀则地区白朗县的农民罗布旦增独辟蹊径,从原材料、加工、包装、质量等各方面,全面满足消费者挑剔的目光,成为最受欢迎的糌粑产品。
“我们的糌粑每天从日喀则运来几百斤,但要不了几个小时就会销售一空。”满头大汗、正忙着张罗的白朗县东嘎糌粑销售点服务员说。
过去,罗布旦增和当地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门心思务农,村里虽有好青稞,但都是以自用为主,从来都没有想到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1995年,罗布旦增贷款购买了一辆东风车,开始跑起了运输。经过他的勤劳努力,用了4年时间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有了一定的积蓄。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开始谋求新的发展。喜欢动脑筋的他,注意到白朗县家家青稞堆满仓。如何让满仓的青稞发挥更大的效益呢?他灵机一动,开始着手办起了糌粑加工厂。
糌粑加工厂建成后,罗布旦增大胆创新,将传统的不脱皮糌粑加工改进为脱皮糌粑加工。通过改进后的糌粑适口度明显提高,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他还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将生产的糌粑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罗布旦增总结出了一套特殊的加工工序,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改善加工设备,自己制作了风选机、脱皮机等一系列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销路打开了,罗布旦增并没有停下脚步,2003年他为糌粑申请了“罗丹”品牌商标,原来的糌粑加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年生产能力达140万公斤,年销售总额340万元,年均纯收入54.86万元的私营企业。
(责任编辑:西藏旅游攻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