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有一个景色绝美的地方,有人说,那里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远眺,雪峰耸立,无数银光在蓝天
在青藏高原有一个景色绝美的地方,有人说,那里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远眺,雪峰耸立,无数银光在蓝天下闪烁;近观,林海茫茫,松柏参天,满目青翠。山坡上,牛羊成群,如一团团白色的小棉球,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山脚下,枫林与杨树如火一般交织,淡黄、金黄、深灰、鲜红、橙红,整个山脚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真是一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妙山水画。它,就是素有“小瑞士”之称的林芝。
巴松措
巴松措距离工布江达县50多公里,是红教的著名神湖。每年藏历4月15日,巴松措周边民众以及康多等地的信徒们都要来转此湖。
我们驱车来到这里,远远看见神湖,它的形状犹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和原始森林倒映其中。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浮游湖面,湖中则是游鱼穿梭。天地间一派宁静,宛如人间仙境。湖心的扎西岛上有错宗工巳寺,建于唐代末年。岛上的礁石均雕刻成了别致的动物形象以及佛像。
林芝世界柏树王国林千年巨柏 |
在这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里。最享受的住宿就是在湖岸边搭帐篷露营了。这样尽可以夜来静听水波拍岸,朝来观望湖畔晨曦。还可与帐篷外的松鼠嬉戏,和头上叫不上名字的野鸟对唱,可称得上是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世界柏树王国林
早晨前往巨柏公园观光最舒服。早晨的空气清新,人也感觉神清气爽。世界柏树王国林位于八一镇到林芝县城的公路边,来往车辆不断,在路边没等多久,我们就搭乘上了往林芝县城去的营运长安面包车,才10元/人,返回时也很方便。因为路况良好,路程不远,也可以选择走路前往,一路上就可以尽情观赏秀美的尼洋河风光。
观赏完巨柏园中有树龄高达2600多年的古树,我们继续前往首季拉山口远眺世界第15高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矗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有“冰山之父”的美誉。
秀丽的墨脱
到林芝一定要去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的美丽的墨脱看看。墨脱在历史上曾是众多的佛教徒所向往的圣地,信徒们均把一生中能去一次“白马岗”(墨脱)视为最大幸事。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因而此地也成为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墨脱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雅鲁藏布江和丹巴河流经境内,峡谷地带四季如春,景色秀美。墨脱盛产木材、药材及热带作物。生活在这高山峡谷里的珞日人和门巴人由于交通不便,远离现代生活,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保持着自己那独有的习俗。
勤劳的珞巴族人。他们崇拜自然,祭祀上地、森林、山神、五谷之神;有些部落视蛇、虎为图腾,绝不敢亵渎和伤害,还有对天体、山石、上地、树、水和火的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生殖崇拜和祚崇拜等。
墨脱民居 |
在珞巴人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曾经有过“穴居”、“树巢”的历史,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他们盖起了各式各样的住房,但竹楼是主要民居。一般人家竹楼分3层,底层圈猪关牛,第2层住人,顶层是存放农具、农副产品、食物等的地方。珞巴人非常勤劳,农业生产也很粗放,刀耕火种,他们的男子以擅长狩猎而著称。
珞巴族的男子一般喜穿羊毛制的长到腹部的坎肩,帽子是熊皮或藤条制成的带沿圆盔。而女子们则穿圆领窄袖短衫,下身为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扎副处裹腿。不论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珞巴族男女成年后结婚,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有些部落则实行严格的父子连名制。珞巴族人的新年也是与外界极其不同的,一年365天,他们要过3次新年,热情淳朴的珞巴族人总是以歌舞狂欢的形式迎接他们特别的新年。
灵巧的门巴族人。门巴族是个故老的民族,追溯其历史也是渊源流长。据说大约在300多年前,从门隅、主隅开始迁人墨脱,最早到达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
门巴族的宗教很独特,他们既笃信跳神送鬼的原始宗教,又信仰藏传佛教。在门巴人的意识中,认为天、地、山、木皆是神,昆虫、野兽、奇石、怪树也是神。门巴人“觉母”、“把莫”,自称是女神是的化身,是神界与人间的使者,利用各种仪式的祭祀,到神界去询问病因和治病的方法,在众神的帮助下找到病人的灵魂,把灵魂还给病人,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门巴族的刀耕火种和珞巴族相似。他们的手非常灵巧,会编制竹器,制筑木器、石器、金属器等。这些手工艺都是生活的必备品和装饰品,很有地方特色。而门巴族妇女们个个都会纺纱织布,用自己种植的棉花和野麻织成布,她们自制纺车,随纺车的声响,缓慢而执着地织着。几天就可织成一件衣服。
林芝地区一年四季都花开不断,且品种繁多。 |
察隅好风光
林芝有一小镇,人们把这里比喻成镶嵌在林芝大地上的“绿色明珠”,而我们终于有幸来到这里,“西藏的江南”??察隅。察隅在西藏高原的东南部,是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交界的地方。由于这里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所以察隅又称为“水乡”。肥沃的平原,有着层层梯田,各种蔬菜和水果应有尽有。
大概是因为气候原因,这里几乎没有人穿其他藏族地区的那种长袍。我们注意到,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一种像清代满族人穿的“马褂”似的“工布服”。黑色氆氇呢料,无袖,半身。在“马褂”的里面,再套穿长袖衣,下身着长裤。妇女们则套穿长袍或长裙。据说,当年工布王阿杰杰博率众抵御外族侵略,而英勇牺牲,且被敌人砍去了四肢和头颅。工布人民为了纪念他,而穿无领、无袖的服饰,及工布人的“果袖”。这种“工布服”无袖无下摆,也为当地群众在林区劳动提供了方便;上山伐木、砍柴、下河背水,往地里送肥,多用肩和背,因此,工布服是保护肩部和背部的最好的“工作服”。
图:
察隅?人
听当地人说,在下察隅世代生息着的,世界上罕有的“?人”。至今采用着最原始的刻木结绳记事的方式生活。我们急忙赶往下察隅一探究竟。
来到下察隅?人村,远远地,我们看到一排排很像火车的硬席卧铺车厢的低矮栏杆式房屋,很是新奇。一打听,原来?人盖房时,先在地里埋上若干竹子或木桩,不用地基或柱石,房屋离地面约有一米左右。再用藤条把大竹或粗木捆扎在桩柱上,扎成屋架。墙壁和“地板”用竹子编成或用木版拼成。
在这块原始而奇特的土地上,?人的热情朴实以及他们独特、诡异的传统习俗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下察隅大峡谷风光 |
?人少女 |
古老的波密
林芝还有一个很值得去的地方是波密。过去的波密是空守宝地,经济不发达,满山遍野的山珍以及林木等资源都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功效。而如今的波密商业兴旺发达,已不再是以前穷山恶水之地了。
早就听说古老的波密境内有很多冰川,其中以卡钦、则普、若果等最为有名。我们把装备丢上车,兴致冲冲地前往冰的海洋倘样一番。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这次只去了两处冰川地。第一个是卡钦冰川,据说它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长约19公里,面积约为90方公里,位于波密八盖乡境内。第二个则是位于波密县与察隅县交界处嘎隆拉山口处的嘎隆拉冰川,分为嘎隆东冰川与西冰川两处。东冰川位于嘎隆寺东侧,长约5.5公里,由东向西流动,其冰舌平均宽度40O米;西冰川位于多拉热山口西北恻,上限海拔5520米,末端海拔3600米,长约5公里。这些冰川巨大的冰舌有的甚至延伸到了森林之中,气势非常壮观。
同行的朋友是个万事通,一路上他都不停地向我们介绍。波密风景绮丽,气候宜人,农业和林业都很发达,波密县内的原始森林区里,很适合各种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波密人非常擅长剑术,长短刀从不离身,波密男子个个英武不凡,气宇轩昂,一时间让我们误以为梦回古代,在不经意间与藏王止贡赞普的幼子甲赤的后代打了个照面。
波密风光 |
苯日神山
苯日神山在林芝县驻地普拢的东南方向处,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北侧。远远望去,神山高耸入云,四周森林密布。一年四季苯日神山的景色都不同。春天,鲜花不绝;夏季凉风习习,烟雨蒙蒙,满山都是烂漫的杜鹃;金秋时节,万山飘红,野果飘香;冬季里,白雪皑皑,雪峰矗立,宛如一片水晶的光影世界。
每年藏历4月15日,林芝的家家户户都要转苯日神山,转山一圈35公里,有一些年迈的老人每年都要转10多圈呢。
苯日神山上的摩崖造像及雕刻也是西藏地区非常有名的古迹。摩崖造像及雕刻位于林芝县广久乡达城龙增村西南约300米处,紧临雅鲁藏布江。据考证已有1200年的历史 是用以记载赤德松赞与工布地方首领会盟为好的,很值得一看。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它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拦腰斩断。一导告诉我们,从西藏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沿川藏线出发,驱车经林芝县、色季拉山、东久等地达到林芝县的排龙乡,行程120公里。从排龙乡沿排隆藏布江下游直接进入大峡谷拐弯的顶端是最理想的一条路线,徒步要走上1至2天的时间呢。但为了去看看那个著名的“大拐弯”,我们把路途的艰辛和危险通通抛之脑后。翻过雪山,爬过绝壁,又穿过荆棘丛生的原始森林,走过一条条横跨于急流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上的高空藤索桥后,我们来到了江波村,雅鲁藏布大峡谷那著名的“马蹄形”大拐弯的弧顶就位于这里。
我们一边惊叫着感叹这天神造物的壮美,一边心有余悸地回味着沿途所经历的惊险。在沿雅鲁藏布江江岸前行的路段中,我们看到各种形状的黑色石礁在不宽阔的江面中突现着,江水拍打石头的声音震耳欲聋。这些地段都没有明显的路,有些地方看上去又平又厚实其实都是落叶铺成的厚厚腐蚀层,下面到处都是会吞吃人的狭长石隙,走过那里时,必须加倍小心。我们蚂蚁般的一队人慢慢行进在谷底,抬起头只看到绝壁千丈,而青天只得一线,前方又全都是巨兽的利齿,森森的牙床般的惰形。
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哪个峡谷比它更长、更深了,再也没有哪个地方比它更加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它把雪峰、冰川、草原、森林收于一圈,既有亚马逊河的湿润和神秘、又不失喜马拉雅的险峻和寒冷,令人无法忘却。
列山古墓群
林芝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去看了列山古墓群。
列山古墓群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朗县,距金东乡4公里多的列山南坡上。距八一镇有20O公里,离雅鲁藏布江东岸约2公里,海拔 3200米。古墓群依山而建,建筑形式奇特,是林芝地区最大而古老的墓群。
听当地人说,列山古墓群的发现极其偶然。1982年3月的一天,一辆汽车沿着河边的公路行驶,车上的人不经意的一瞥,远处山坡下的景象,让他精神一振,大大小小的土堆,足有百座。车上的人恰恰是个文物工作者??原山南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土登朗嘎主任。几个月后,西藏自治区文化、文物部门,组织了对列山墓地的两次调查和试掘。
古墓群分东西两区,中间被深沟和山梁隔开。按照封上平面形状分有四种类型:梯形(共153座)、方形(仅2座)、圆形(共28座)和亚字形(1座)。东区墓群呈扇形,西区呈“L””形分布:东西两区共发现封土墓184座(东区163座;西区21座),占地面积为81.5万平方米(东区占地面积为78万平方米,西区占地面积为3.5万平方米)。最大一座呈梯形封上高14米,占地面积为27.25平方米,在大多数封土墓顶部都发现有一个或几个盗坑。除封上墓之外还发现一片祭祀场、一处房屋遗址和一座石碑座。据考证列山古墓群的修建年代大约为唐朝中页,即吐著王朝时期(公元629??842年)。
封土从表面上看有两种作法:一种为夯筑,有的在若干层夯土中隔有石板和圆木,多见于大、中封土;一种用上石混合堆筑,多见于小型封土。
在列山古墓旁的房屋遗址,位于东区中部最大的一座大型封土墓旁,面积为30平方米,只留有残墙,考古工作者认为是守墓人的房子。在东区西北发现的那座石碑底座,为圆形,直径47厘米,有莲花图案。石碑底座的发现也能证明:莲花图案也是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的事。墓地的东区发现的两处祭祀场所,规模很大,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以上,可以想像当时祭祀的宏大场面。
有史料记载,吐蕃王朝后期跟邻邦印度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战争,这些古墓很有可能就是在当时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的墓地。1987年,考古者在该墓地还挖出许多殉马坑,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藏族地区,长期以来,人们对古墓群葬的说法和称呼都不同,列山古墓究竟是什么人的墓地也许永远是个迷。但它的发现,对考古学家研究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以及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而且对研究西藏历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