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额尔德尼是格鲁派最高的两大转世活佛系统之一的名号。“班禅”是“班智达祥波”的简称,意为大学者、大佛学家。最先和此名的是札什伦布寺的第十六任法台罗桑曲结。1645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
班禅世系
班禅介绍
??班禅额尔德尼是格鲁派最高的两大转世活佛系统之一的名号。“班禅”是“班智达祥波”的简称,意为大学者、大佛学家。最先和此名的是札什伦布寺的第十六任法台罗桑曲结。1645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公元1582-1655年)赠予他“班禅博克多的”名号,博克多是蒙古族对智勇兼备者的尊称。罗桑曲结圆寂后,他的徒弟五世达赖喇嘛为其选定转世灵童,并按历辈师徒传承,追认克珠杰,索南确朗、罗桑丹珠为第一、二、三世班禅大师,罗桑曲结被称作第四世班禅,建立起格鲁派的第二个转世系统。1713年清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这一封号正式固定下来,代代相承。1989年十世班禅圆寂。
班禅额尔德尼世系表
世次 | 出生地 | 法?名 | 出?年 | 卒?年 | |
一世 | 克珠杰 | 后藏拉堆 | 1385 | 1438 | |
二世 | 索南确朗 | 后藏恩萨 | 1439 | 1504 | |
三世 | 罗桑丹珠 | 后藏恩萨 | 1505 | 1566 | |
四世 | 罗桑曲结 | 连楚白瓦 | 1570 | 1662 | |
五世 | 罗桑益喜 | 南木林托杰 | 1663 | 1737 | |
六世 | 巴庙益喜 | 向扎喜则 | 1738 | 1780 | |
七世 | 丹白尼玛 | 后藏白朗嘎东 | 1782 | 1853 | |
八世 | 丹白旺修 | 后藏南木林 | 1854 | 1882 | |
九世 | 曲吉尼玛 | 前藏朗县 | 1883 | 1937 | |
十世 | 确吉坚赞 | 青海循化 | 1938 | 1989 |
备注: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赐册印,“禅额尔德尼”的称号从此开始。
1931年7月1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册封为护国宣化广慧圆觉大师。
1949年6月3日国民党政府颁布命令:“青海灵童贡布慈丹,慧性澄圆,灵异夙著……应即免于掣签,特准继任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并派人主持了班禅坐床典礼。
甘丹佛堂中供奉的宗喀巴师徒三尊像
一世班禅
??生活在格鲁派初创时期,为创立格鲁派,宣扬其教义起过重要的作用。
??一世班禅克珠杰与另一位高僧甲曹杰是宗喀巴最得力民的弟子,他们与其师被称为师徒三尊。克珠杰跟随宗喀巴十二年,曾参与制订格鲁派的法规、学经程序和寺庙管理制度。宗喀巴圆寂后,他继甲曹杰之后,接任格鲁派祖寺甘丹寺的第三任池巴,在任八年,53年时逝于任上。其主要著作有《宗喀巴传》。
二世班禅
??生活在格鲁派初创时期,为创立格鲁派,宣扬其教义起过重要的作用。
??被追封为二世班禅的索南确朗在世时,人称安贡活佛。他自幼入甘丹寺为僧,精通显密二宗,尤善辩论,甘丹寺僧众都认为他是克珠杰的“转世灵童”。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后藏恩萨,担任安贡寺池巴,广招僧徒,传习黄教,并将十六名大弟子派赴后藏各地传布格鲁派教义。公元1504年,他逝于安贡寺。著述甚多,其刻版均藏寺安贡寺。
三世班禅
??公元1505年,三世班禅罗桑丹珠降生于后藏恩萨。罗桑丹珠十岁时在拉仁孜寺出家,并在寺内学习显宗,后又先后去札什甘贝寺和札什伦布寺学习密法。
??罗桑丹珠16岁时后藏地区流行天花,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他也被传染上了。一位名叫出青曲吉多结的喇嘛向他传援了一种治疗天花的秘法,他用此法治好了自己的病,并传给世人,使许多人幸免于死,从此,声誉大振。他中午时期,常年云游后藏各地,传布格鲁派教义,收授门徒,直到晚年,他才安居安贡寺,闭门著书。安贡寺僧众公认他是安贡活佛索南确朗“转世”。1566年,罗桑丹珠在安贡寺逝世,时年61岁。四世班禅
四世班禅
??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 他于公元1582年入安贡寺为僧,拜前世安贡活佛罗桑丹珠的大弟子克珠桑结益喜噗师。入寺后不久,他的睿智和非凡的辩才即令寺内僧众吧服,大家认为他是前世安贡活佛“转世”的“灵童”。次年春便拥立他为安贡寺池巴并正式成为安贡活佛,此时他才14岁。
??17世纪初罗桑曲结应岗建曲培和札什伦布两寺僧众之请兼任两寺的池巴。公元1662年罗桑曲结坚赞在札什伦布寺池巴任上逝世,享年92岁。纵观他的一生,有以下几大功绩可载入史册。
一、他生活的时代,正值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王朝更替时期,他曾与固始汗、五世达赖喇嘛多次派代表与清朝皇帝取得联系,使西藏与清中央政权继续保持了从属关系。
二、16至17世纪时,西藏僧俗保守势力对格鲁派进行长期迫害,他们抢占格鲁派寺院所属的庄园,毁寺杀僧。阻止格鲁派僧侣举行法事活动。当时,四世达赖喇嘛早年夭亡,五世达赖还年轻,罗桑曲结坚赞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领导格鲁派和保守势力抗争的重任。在固始汗的武力协助下,于1642年推翻了噶举噶玛巴法王和藏巴汗的统治,由格鲁派接管了西藏地方政权。
三、开达赖喇嘛与班禅互为师徒之先。罗桑曲结赞曾先后担任四世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师父。达赖与班禅互为师徒之定例,始于此时。按例年长者为师。年幼者为徒,只有在双方都年幼的情况下例外。这对沟通格鲁派两大活佛系统的联系起了重大作用。
四、罗桑曲结坚赞任札什伦布寺池巴61年期间,增筑殿堂,建密宗扎仓,整顿寺规,使札什伦布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的最大寺院。自此历代班禅大师都驻锡此外。
金印印文:“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印”。用汉、满、藏三种文字合铸
五世班禅
??五世班禅罗桑益喜 罗桑益喜6岁登上班禅的法座,8岁时拜五世达赖喇嘛为师。后来,他曾先后为六、七两世达赖的师父。
??他一生为弘扬格鲁派教法,稳定西藏局势作出了重大贡献。
??18世纪初,新疆准噶尔汗派兵入侵西藏,为了使西藏免受入侵者的摧残,他利用其政治和宗教的威信,多方奔走调解。
??1713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册封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赐金册、金印。
六世班禅
??六世班禅巴丹益喜 六世班禅大师12岁时,西藏的一些反动贵族策划了一场反对清时朝中央政府的阴谋,他们企图与新疆准噶尔部勾结,发动叛乱,赶走驻藏大臣和军队。在这次事件中,七世达赖喇嘛与六世班禅大师同清政府同心协力惩处乎逆,平息了事端。
??1766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册封六世班禅,赐册、印,并下旨褒奖。
??此时英帝国已开始觊觎西藏。1774年,英驻印总督哈斯汀派遣英国入波格尔到日喀则晤见六世班禅大师,提出“自由通商”、在拉萨设立使馆等无理要求。六世班禅大师正告波格尔,西藏属中国领土,一切湎听命于中国皇帝。致使波格尔一无所获,悻悻而归。
??1780年为清高宗70寿辰,六世班禅大师应邀赴京晋见。1779年夏,班禅大师一行2000多人,从札什伦布寺启程,于次年夏天抵达清帝行宫承德避暑山庄。为迎接六世班禅,清高宗特命仿札什伦布寺形制建须弥福寿庙,供班禅一行人居停。
??六世班禅在承德参加了祝寿仪典之后,又到北京,居于黄寺。当年农历11月因患天花,不幸逝世。清高宗感念他笃诚远来,逝于异乡,祭礼特别隆重。并赐黄金200多公斤铸造金塔,贮存遗体,于1781年,派特使护送至札什伦布寺。后又在其居住过的黄寺侧旁建衣冠冢清净化城塔。
七世班禅
??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七世班禅大师历经清朝四代皇帝的更迭,先后担任九世、十世、十一世达赖喇嘛的师父,德高望重。
??18世纪末廓尔喀人两次入侵西藏。第二次,入侵者直扑札什伦布寺,寺内财物被抢掠一空。清政府派军入藏,将入侵者全部驱逐出境,迫使廓尔喀王投降。这两次入侵,给札什伦布寺及日喀则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七世班禅大师带领僧俗励精图治,平复创伤,加上清政府的援助,至七世班禅大师晚年时,基本恢复到战前状况。
??反击廓尔喀之战取胜后,清高宗令驻藏大臣及有关清朝官员会同达赖、班禅两方面的重要僧俗官员拟出了一套西藏政治、宗教事务所依循的章程,并由他审查批准,这使是著名的《二十九条钦定章程》。认定达赖、班禅继任人选的“金瓶掣签”制度,即是其中之一。
??1846年清帝赐七世班禅大师金册、金印,封他为“宣化绥疆班禅额尔德尼”,褒奖他在1842年克什米尔与拉达克人入侵阿里地区时,捐献大量钱物资助抗击外敌的西藏地方军。
八世班禅
??八世班禅丹白旺修 八世班禅大师是班禅世系中第一位通过“金瓶掣签”确认的。他通晓格鲁派和宁玛派教义,对藏医学额有研究。但他步入青年时期之后,就常常生病,去世时年仅27岁。九世班禅
九世班禅
??九世班禅曲吉尼玛 九世班禅大师不仅佛学造诣极深,而且深明大义,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他青年时代逢清朝由盛转衰,继而灭亡时期,对中国领土一向抱有非份之念的英帝国,乘中面政权衰弱之隙于1888年和1904年两次对西藏发动军事侵略,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九世班禅大师领导西藏僧俗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
??第二次抗英战争结束后,英国胁迫九世班禅大师赴印度与英后天太子会晤,企图诱迫他充当英国在西藏的代理人。九世班禅大师在印度期间只宣讲佛法,不涉政事,言谈举止不卑不亢,使英国方面无机可乘,阴谋未遂。
??1915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日喀则设立基宗(相当于行政专员公署),并向班禅辖区的百姓摊派繁重的税役,侵犯了班禅固有的地位和权限。从此,两大活佛关系趋于恶化,最终导致班禅离藏出走,到了内地。
??此时,中国正处于政权交替,内战频仍之时,九世班禅大师一到内地就通电全国,呼吁各方停止内战,团结救国。此后,他不停地奔走于中国南北各地,举行法会,发表演讲,为弘扬佛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有益的贡献。1931年国民党政府册封他为“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并颁玉册、玉印。
??九世班禅大师在内地期间,几次筹划返回西藏,由于西藏各方势力的阻挠未能成行。1937年12月1日,他怀着一腔忧愤在青海玉树大寺圆寂,时年54岁。他的灵柩于1941年2月4日运抵札什伦布寺。
十世班禅
??十世班禅确吉坚赞 十世班禅大师原名贡布慈丹,1938年生于青海省循化县温都乡的一户藏族农家。
??1949年8月10日,十世班禅大师在青海塔尔寺举行坐床典礼。
??十世班禅确吉坚赞 十世班禅大师原名贡布慈丹,1938年生于青海省循化县温都乡的一户藏族农家。
??1949年8月10日,十世班禅大师在青海塔尔寺举行座床典礼。
??十世班禅大师继任之后,暂时驻锡塔尔寺内,不及两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随后十世班禅大师与十四世达赖喇嘛互相致电联系,打破了两大活佛系统失和后的僵局。同年12月,十四世达赖喇嘛和拉萨三大寺派遣代表到塔尔寺迎接十世班禅大师回藏。班禅一行,于第二年4月28日安抵拉萨。到达的当日,在布达拉宫日光殿与十四世达赖喇嘛相会。1952年6月23日十世班禅回到日喀则,从此,班禅的固有职权和地位得以恢复,班禅的锡杖重又停驻于札什伦布寺。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十四世达赖逃离拉萨,流亡印度,西藏处于险境。此时,十世班禅大师信守历代班禅爱国爱教之本,支持中央政府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的决策,并出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前主任委员为十四世达赖喇嘛)。
??十世班禅大师生前曾历任第一届全国民人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五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3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十世班禅大师在佛教经典研习上有罗深的造诣,1956被授予印度婆罗奈斯佛教大学荣誉佛学博士学位,1958年在札什伦布寺辩经大法会上,考取“噶钦”学位。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简释》、《双身喜金刚生圆次第》等经学著作。
??为了重新安葬先世班禅的遗骨,十世班禅大师亲自主持建造札什南捷和合葬塔的工程。1989年1月22日,班禅大师主持了札什南捷的开光大典。1月28日晚8 时16分,因心脏病突发,圆寂于日喀则德庆格桑颇章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