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气候:
西藏高原地势高亢,地形复杂以及高空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等因素,形成了以低温、干燥、多风、缺氧,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 分显著的高原气候。
1、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长西藏高原所处纬度较低,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致相同,但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所含尘埃和水汽少,干季云量少,雨季中白天也很少云 层密布,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是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区,光能资源居于全国第一,游人登上高原则感到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极目所至, 一览无余。年均气压在6525豪巴以下,不足海平面的2/3,空气密度0.57-0.89千克/立方米,含氧量大多在0.166-0.186千克/立方米之间,均为 海平面的60%-70%,纯水的沸点80-90℃,太阳年辐射总量在586.2-795.54千焦/(平方厘米/年),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1.5-2倍,在世界上仅 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其分布自动南向西北递增,其中西部狮泉河镇最大,高达808.1千焦/(平方厘米/年),比纬度相近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150.7-234.5千焦/(平方厘米/年),高出3-5倍。全自治区日照数2400-3400小时。此外,西藏高原紫外线辐射也特别丰富,使得平原地区许多 常见的病菌在这里难以生存繁衍。
2、 气温偏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西藏高原位于中低纬度地带,相当于我国东部亚热带,但因地势高,温度条件逊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尤其高原面上年均温大多在0℃以下, 普遍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似乎将西藏自治区的纬度北移了近20多度,几乎到了寒温带。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各地气温差别很大 。年均温等于0℃的等值线,大致沿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分布,此线以北和以西的广大地区年均低于0℃,大部分地区1月均温低于-12℃,7 月份均温多在10℃,尤其昆仑南麓高寒地带最暖月均温还不到6℃,终年有冰冻现象,为西藏自治区最冷的地区;此线以南的雅鲁藏布中游谷地 年均温5-8℃,最暖月温均15℃,为全自治区暖区,东喜玛拉雅主脊线以南,年平均温大于10℃,边境线一带高达18℃以上,为全自治区最暖区 。西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一般较东部同纬度地区小,狮泉河镇是西藏年较差最大的地方达26.1℃,但同纬度的徐州为28.5℃。气温的月季变化具有 升温早而快,最大升温出现日期较迟,秋季降温晚,最大降温日出现早,降温急等特点。藏北高原升温早但较迟缓,降温则十分急剧;雅鲁藏 布中游谷地升温早而急,降温早但较慢,藏东南气温的月际变化较缓慢。气温的日较差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大得多,年均日较差11.1-16.1℃, 区内东南比西北高原除藏东南以外,按气候均温标准来划分四季,没有真正的夏季,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最低的区域。除藏北高寒地带外,冬季 并不阴冷,如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最冷月均温在-4-2℃,气温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无严寒,春秋无酷暑的特点。
3、 降水量偏少,且分布极不平衡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降水400毫米以下,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较少。藏东南喜玛拉雅山南侧迎风面,年降水 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雅鲁藏布下游的巴昔卡年降水量达4495毫米,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中心之一。越过喜玛拉雅主脊线,进入念青唐古 拉山,年降水减至600毫米左右,往西进入雅鲁藏布中游谷地减至350-450毫米,喜玛拉雅山北麓雨影区不足300毫米,在往西达雅鲁藏布上游谷 地只有200-300毫米;藏北西北班公湖一带降水量不足30毫米,成为全国最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西藏各地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西藏西北部和雅鲁藏布中上游地区,6-9月份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90%, 藏东昌都地区5-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90%,唯独藏东南边境地区年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年降雨量日数也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藏东地 区年降雨日数160天左右,其中波密可达190天以上,那曲以东减至120天左右,往西到申扎只有91天,到改则和狮泉河不足50天。多夜雨、雷暴、冰雹和霜冻是西藏降水的一个显著特点。藏东南各地夜雨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雷暴、冰雹全自治区分布广泛,以 申扎、那曲、索县一带最多,平均雹日有28-35天,是全国雹日最多的地区,其次为藏南湖盆区,全年雹日有10-20天。除喜马拉雅山南坡外, 其余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现象,藏北高原最为严重,无霜期布超过70天。喜马拉雅山北麓及丁青、索县等海拔3800-4200猕之间的地区次之 ,无霜期只有100天左右。
4、 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变化明显西藏高原幅员辽阔,东西跨度20/42',南北跨纬度9/40',加之高耸的地势,复杂的地形,破坏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使气候的水平变化与垂直 变化交织在一起,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根据西藏各地的水热条件和干湿情况,可把西藏划分为2个气候区,5个气候带,10个气候地区,16个气 候小区。2个气候区是喜马拉雅山主脊为界,主脊以南为非高原气候区,以北为高原气候区。5个气候带为由藏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 、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10个气候地区及气候小区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亚热带温润气候区、藏东南温带温润高原季风气候区 (分轻、重、无3个霜冻小区),雅鲁藏布中游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分3个小区),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分3个小区),那 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分2个小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分2个小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阿里亚寒带 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昆仑山寒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垂直变化在高原东南和东部高山地区峡谷特别明显,在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的范围内,自下而上呈现出热、温、寒3带的自然景观,真是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的垂直带谱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藏东南迦巴瓦峰南坡有9个垂直带谱,而藏西北的喀喇昆仑山只有两、三个垂直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