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街距离我的住所仅有几分钟路程,经常去八廓街转转成为我进藏后的“必修课程”。“浏览”八廓街,最大的感触是,传统与时尚、宗教与世俗、精神与物质,在这里实现着和谐统一,杂乱无章中整合出无穷魅力。
八廓街距离我的住所仅有几分钟路程,经常去八廓街转转成为我进藏后的“必修课程”。“浏览”八廓街,最大的感触是,传统与时尚、宗教与世俗、精神与物质,在这里实现着和谐统一,杂乱无章中整合出无穷魅力。
八廓街图片
广义地说,八廓街并非一条街道,而是围绕在大昭寺周围的一整片街区,它集商贸、朝圣、餐饮、艺术展示于一体,难怪有人称其为西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走在八廓街上,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的藏民族生活气息。
作为自古以来的朝佛圣地,八廓街每天都会迎来如潮的香客信徒,街上常年可见的是西藏本地或是从四川、青海、甘肃等藏区到“圣地”拉萨朝佛的虔诚信徒,他们个个手中摇着转经筒、捻着佛珠。大昭寺广场上香炉的桑烟终年缭绕不绝。
磕着等身长头的藏族男女老幼在八廓街上随处可见。他们双手合十,依次放在头顶、额头、胸前,口中念完六字真言,然后跪下、趴倒、伸展身躯,然后再站起向前步量一个身长,如此循环往复,一丝不苟。看着他们义无反顾、饱经风霜、不乏喜色地匍匐向八廓街的地面,令人心动怦然。
大昭寺内的一位藏族导游告诉我,磕长头有一定的程序。早饭后步行到昨天结束的地方,合掌诵一段祈祷的经文,傍晚时,要向东南西北四方磕头,以拜见四方神灵;向来的方向磕三个头,以答谢一路神灵与万物提供的水与火;向前方再磕三个头,告示明天将要打扰的地方神;最后向前方鞠躬三次,表达不尽的祝福与祈盼。
一入八廓街,需顺时针而行,这个常识是我吃“苦头”换来的。藏历新年初一是我第一次去八廓街,懵懵懂懂地逆时针而进,不经意抬头,只见一位老阿妈已经怒气冲冲地站在我面前,用藏文向我嚷着,旁边有人小声告诉我走错了方向。莫名其妙的我这才知道违反了这里的“交通规则”,立刻乖乖转身汇入顺时针而流的人丛。
就在这条近乎环形的转经路上,两旁却店铺相连。从前,这里的生意人主要是“坐地户”,近些年,甘肃、四川、青海也有人看准商机,在这里做起了买卖。尼泊尔的商人也是八廓街商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舶来品,如印度的头油、香料、法国的香水、精美的首饰。
购物者形形色色。想在西藏买些东西留念的游客,尤其是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是这些商贩们可靠的收入来源。此外,一些来朝佛的农牧民也会顺便在这里买些日用品,天生爱美的藏族女子常常要买些较为廉价的珠宝首饰或布料把自己打扮一番。
百货迎百客。八廓街的货物有从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辗转运来的,也有来自内地的,更多的还是西藏特色产品。从香水到鼻烟壶,从电子表到古董,从日用服饰到佛衣,从柴米油盐到唐卡、面具、藏刀,应有尽有。为与顾客交流,这里的商人常常操汉、藏两种语言,遇上“老外”,“Hello”、“Money”,简单的英语也能讲上几句。
八廓街上,最能引起外地人关注的商人是头缠红缨穗、身材魁梧的康巴汉子以及戴金挂银的康巴女子,他们在拉萨主要收购或脱手旧卡垫、皮张、首饰、藏刀等,尤让人瞠目的是,不少康巴商人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交易方式。就像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买主和卖主把手伸进对方的藏袍长衣袖中,摸捏着对方的指头讨价还价。
不过在八廓街“觅宝”,一定要有双“识货”的慧眼。我曾被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小工艺品吸引,刚走上前,就被团团围住,把各式各样的“小玩艺”举到我眼前,用不标准的汉语一再地告诉我这些都是“古董”。千挑万选,再经大刀阔斧的一番“砍价”,临走花50元钱买了一对被他们称作“古董”的小花瓶。转身进入一家规模较大的工艺品商店,一对一模一样的花瓶只卖8元,心里暗暗叫苦。
这就是八廓街,庄严的大昭寺与或大或小的杂货铺在这条街上相邻共处;喃喃低语的诵经声,叫卖货物的吆喝声,古老质朴的西藏民歌与疯狂的迪斯科各归其所。
很多到过西藏、或仍在西藏的人都称自己有“八廓情结”。我想,它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特殊的气氛——既充满神圣庄严的宗教气息,又洋溢着洒脱、富有活力的现代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