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的甜茶馆

西藏美食 [!--pingluncishu--]0

西藏拉萨的甜茶馆

拉萨的甜茶馆,带着领略高原风光和了解这里人们生活习俗心情的远方客人,如果不走进藏人的家而在街上漫游的话,就会看到写有“××甜茶馆”的门口放满了自行车和摩托车,走进里头一看,黑乎乎的满是人,座无虚席。

拉萨的甜茶馆
 
  带着领略高原风光和了解这里人们生活习俗心情的远方客人,如果不走进藏人的家而在街上漫游的话,就会看到写有“××甜茶馆”的门口放满了自行车和摩托车,走进里头一看,黑乎乎的满是人,座无虚席。有的茶馆房屋小,门口摆放的凳子上也有人坐着喝甜茶。 
 
  说来,甜茶不像酥油茶和青稞酒一样,发明权不属于藏人,它是一种外来的饮品,但藏族人早就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

  甜茶传入西藏的各种说法

  关于甜茶是怎样传入西藏的,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英国人入侵西藏时,将喝甜茶的习惯留在了西藏;也有的说这是受印度和尼泊尔的影响,因为那两个国家是甜茶的故乡。那里喝甜茶很普遍,家里来了客人,要用甜茶款待,街上也有卖甜茶的茶馆。但是对领略过异国习俗的人来说,西藏的甜茶和那边的甜茶味道不一样,浓淡也有很大区别。但不管怎样不一样,做茶的茶叶都是一样的,是红茶,甜茶必须用红茶来做,不能以其他茶叶代替。西藏不产红茶,红茶在过去随着贸易交往和商贾来往,慢慢走进了西藏高原。与印度毗邻的亚东和江孜的甜茶,做法和饮用,就比较接近印度和尼泊尔的习惯。

  据七八十岁的老人说,在他们小的时候,拉萨就有甜茶馆。按这么推测,西藏的甜茶馆,大约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过去拉萨和日喀则这两个大城镇有少数经营甜茶的茶馆,本世纪40年代,拉萨有“波康琼”、“雅真仁”、“穆江夏”等最有名的甜茶馆。当时没有挂茶馆牌名的习惯,茶馆的名字或以人名、或以家名来命名。“穆江夏”就是最活跃的一家茶馆,他是由一个叫作穆江夏的汉裔人经营的,主要卖甜茶,也有烧饼等零食。这家茶馆的茶客有商贩和市民等,有身份的高贵人士一般不会光顾。这里常有乞丐来卖艺要钱,爱热闹的茶客成天聚集在一起跳舞取乐。也有烟花女子到这里来找顾客,这里常出没的一个很有名的美娼叫奴增萨珍。当时从这家茶馆里飞出这么一首流行歌曲:“甜茶馆穆江夏里,有俏丽奴增萨珍,请你莫要伤心哟,马上就到你的身边来。”这家茶馆里还有人在玩“格尔让”等(一种娱乐活动),很是热闹。

  过去走进茶馆的人很少,去甜茶馆的人被看作是不规矩的人,会受到另眼看待。除少数娼妓,女人是不登茶馆的门槛的。在外面吃饭和喝茶被看作是没有家底的人,那时有这样一首民谚:“喝甜茶的说明家无酥油,吃烧饼的说明家无糌粑”。所以讲面子的人很忌讳在外面吃喝。

  那时,甜茶在一般市民家庭中只是偶然做起喝,所用的奶是自家养的牛产的或从专门养牛售奶的人家买来,或用印度产的罐装牛乳做。在大贵族家庭中,喝甜茶是很时兴的,这些家庭中是天天都喝甜茶,在喝茶的时间和分量上也很有讲究。喝茶的时间在午后,只喝二三小杯,佐之印度出产的高级饼干。过去婚礼等大筵席上也必给宾客备甜茶,时间也在午后和晚饭之间,且仅供二三杯,佐之零食和饼干。

  甜茶馆里的各种娱乐

  “格尔让”是一种手指弹击的、像克郎棋似的娱乐用品,爱玩的藏族人以宽宏的胸怀早已把它从印度引进,融为自己生活中的娱乐用品,甜茶和“格尔让”都是外来的,这一饮一玩,似乎毫无相关的活动,在西藏做到了默契。每遇婚礼、乔迁之喜、逛林卡等欢聚的日子,惬意的人们总是一边喝甜茶,一边弹击“格尔让”,玩得非常开心。

  过去,拉萨有的茶馆里有打“格尔让”的人,但数量不多,“文革”期间把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取缔了,拉萨甜茶馆的来客都是纯粹的喝茶人。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用品在甜茶馆里活跃起来 ,先后占领市场。当然,这些娱乐用品都是茶馆用来招揽茶客的。七八年前,每个茶馆里都有很好的音响来放电视插曲和流行歌曲,让茶客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多喝茶。“格尔让”以其战术多变化,技术性高,可观性强的特点普遍落入茶馆。鼎盛时期,大的茶馆里能摆上十几台,除了玩耍的人之外,其他茶客围观那些打得最精彩的对手,有的出谋划策,有的高声呐喊,好不热闹。

  以后,茶馆又出现了象棋 、扑克牌。当时茶馆主人以定时出租这些来收取租金,后来茶馆日趋增多,又受其他娱乐项目的冲击,茶馆主只好免费提供,但茶馆里使用这些娱乐用具的人还是大大减少了。于是,一些不断更新招客设施的茶馆主人把电视和放相机搬进了茶馆,他们主要播放的节目是武侠片、枪战片和译制的藏语节目。最受欢迎的是藏语电视连续剧。从农村来城里的老百姓,一走进茶馆和录相室,就会从他们有限的钱里拿出一些来支付喝茶和看录相的费用,陶醉在他们喜欢的《西游记》、《聊斋》、《济公》等电视节目中。这样茶馆主人的收入有所稳定。茶馆的花样增多,茶客的层次和爱好也不同,人们选择适应自己的茶馆去喝茶。当然在茶馆里看藏语电视剧的都是乡下人,与其说他们是来喝茶,不如说是来看电视的。

  绰号和茶馆名称

  说起绰号,藏族人是起绰号的能手,并且起得贴切得当。过去到有几千喇嘛的寺院去找人时,如果你直呼喇嘛的名字和康村时,很难找到你要找的人,只要你说起他的绰号,就能马上找到。因为绰号和那个人的形象或行动特征非常贴切,让人听了发笑,而且在有几千喇嘛的寺院中绰号绝不重复。

  “文革”以前,拉萨的茶馆都是私人经营的。“文革”中,与各个行业一样,茶馆也以公社和合作社的形式存在,当时的茶馆名有“向阳”、“跃进”、“愚公”、“光明”等等,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但是不管当时还是现存,爱起幽默绰号的藏族人很少称呼它的真正馆名,总是以这个茶馆的明显特征来起一个可笑的绰号。

  有一个茶馆叫“漏底茶馆”。那茶馆卖茶兼卖肉包子。据说开张的那天,卖的肉包子都是漏底的,从此人们管这家茶馆叫“漏底茶馆”;还有一家茶馆叫“华丽鼻涕”。那茶馆修有两层房子,画梁雕栋,壁画艳丽,装修得非常美观。可这个茶馆的甜茶淡得像鼻涕一样,与华丽的房子很不相称,故人们管它叫“华丽鼻涕”;在合作化时期,有家茶馆的工作人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有人管它叫“嫫茶馆”(老太婆茶馆);过去晚上很少有茶馆营业,可有一家茶馆就在晚间营业,于是人们就叫它“猫头鹰茶馆”;还有一家茶馆,去喝茶、吃饭的大部分都是乡下人,人们管它叫“驴夫茶馆”;有一家两层楼茶馆,房子修得方方正正,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下很象是立起的小箱子,人们管它叫“小箱子茶馆”。除了类似的名字外,还以茶馆的地理特征和经营人的人名来起名,比如“羊圈茶馆”、“鲁布茶馆”、“拉布让茶馆”、“坡上茶馆”、“稳堆西卡茶馆”等等。总之,凡是茶馆,都有一个由茶客自行起的名字,这个比它自身的名字更流行。

  茶馆的装饰

  西藏的茶馆大都没有豪华的装饰。一般茶馆的馆名牌就挂在房门顶上,门的顶沿上垂着夏木普。有的茶馆门口挂着藏饰门帘。茶馆内,在茶客方便拿到的地方,排放着一堆喝茶用的无花纹玻璃杯。喝茶时必须一个人用一只杯子,藏族人非亲非故的绝不用一只杯子饮用热饮。即便有亲缘关系的人,也很少用一个碗吃喝。大多数茶馆里,摆放着简便的木制桌子和板凳,除了这些必用的东西外,没有任何美观用具和吸引人的设施。但是,茶客坐得挤挤的,有些大茶馆总是座无虚席,后到的茶客,只好从近处的柴火堆上搬来木头坐。他们冬天靠阳面,夏天坐阴面,一年四季天天都在这样坐着喝茶。我的一位在北京的朋友说,在那儿坐久了屁股都痛,有什么好玩的呀。他没有感受到其中的情调,去茶馆喝茶也像抽烟一样上瘾,一旦上了瘾,就会不由自主地按时去喝茶。难怪一些家庭主妇疑惑地说:“我在家里做的茶比起茶馆的茶好喝得多,他还是要去茶馆喝。”她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气氛和韵味?有此吸引,老茶客会弃之美味佳肴而去赴简陋的茶馆。

  在西藏,人和狗和谐地生活着。在茶馆,野狗不时走窜于人的脚下,到处寻找食物,还贪婪地望着正在吃饭的人嚼动的嘴。在茶馆,不时有进来要求布施的僧人和要钱的乞丐,他们在你耳旁诵经或唱歌,茶客就从桌上的钱里拿出几角或几元给他们。

  说起桌上的钱,也是很有意思的:围坐一桌的茶客一到座,马上从兜里掏出几元钱放在桌上。倒茶的姑娘倒一次茶,就自行从桌上收一次钱。也有茶馆的倒茶姑娘凭记忆从桌上收总钱,茶客风趣地说,这是电脑计算出来的。这种付钱形式体现着卖主与客人之间的极度信任感。茶客之间也不计较谁付的最多最少,最后散伙时,桌上剩的钱总在互相谦让中由一个人拿走。

  茶客的种类

  西藏甜茶馆的茶客几乎是青一色的藏人。有老有少,有男也有女,不过女茶客的比例很少。在拉萨,茶馆分布在城中心或城的边缘,一般在边缘茶馆里来的女茶客较多。这些女茶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年轻的,一种是年老的。年轻的女茶客一般为20-35岁之间的开放型女性,她们有的是宾馆服务行业的职员,有的是街边卡拉OK厅或酒吧的服务员,也有无业女性。上午她们三五成群地投进经营藏式小吃的茶馆,吃一碗藏面或一盘咖喱饭,喝上几杯茶算作早饭兼午饭。老年女性茶客不是专门抽时间去喝茶,只是在早上转经时,才习惯性地走进转经路边的茶馆,一边休息,一边喝上几杯甜茶。

  男性茶客来自机关干部、职员、工人、商人、农民,有业无业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走进各自适合的茶馆。乍看,茶客是随便进入各个茶馆的,但仔细了解,每家茶馆的顾客是稳定的。干部一类素养较高的人是不走进放录相和有娱乐活动的热闹茶馆,他们在一些老拉萨人开的清静茶馆聊天,商人也有他们同行相聚的茶馆。即便是在同一家茶馆里喝茶,也不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喝茶,这是因为话不投机所造成的。经久不衰的老字号“岗琼茶馆”,过去的茶客大多数是老拉萨人,后来被外地来的商人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占领”,现在很少有老拉萨走进那家茶馆。

  有些茶馆靠着转经时过路的老年人生存着,这些茶馆里常进来放生羊和狗,桌上放着转经筒、念珠等,老年气氛很浓。

  现在拉萨城里人和有职业的人去茶馆的时间是在上午,这已经成了习惯,午后一般不去喝甜茶。大部分茶馆下午来喝茶的人都是在拉萨打工的农村人和外地人,以及无业人。有些茶馆下午的顾客都是上中学的男生,看到他们一边喝茶一边玩“格尔让”时,尤其看到他们嘴里还叼着烟头时,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说起抽烟,过去藏人对烟很反感,把烟看成是一种污身的脏品,吸烟的人很少。后来在“文革”中吸烟的人多起来,这样影响了下一代,坏习惯很难改掉,所以茶馆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小烟民。

  悠闲的人和茶馆

  从内地来的人,看西藏与内地不同的明显特点除蓝天白云,高山草地等纯净的自然景观外,这里藏民悠闲的生活节奏让人特别注目。夏天人们大部分时间在林卡里渡过,唱不完的歌,喝不完的酒。冬天人们在太阳照得最暖和的地方,说起那说不完的话。如果你走进甜茶馆,就会看到成群结队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在这里喝茶吹牛,好像他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漫长的岁月给他们脸上刻划了皱纹,头上也出现了银丝。一位爱幽默的茶客说:“我在这个茶馆已有20年的茶龄,他在那个茶馆已有8年的茶龄。”

  一个人按70年的寿命算,一生约有62万个小时。一个人每周工作40个小时,一年52周,工作时间约为2080个小时。如果他一生工作35年,那么总共约有7.28万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除去睡觉、吃饭等生活时间,以及8岁以前年幼无知的时间,剩下约25万多个小时,也就是说,业余时间为25.09万个小时,是工作时间的3倍多。到甜茶馆来的茶客约有一半多是机关干部和职工,他们来喝茶的大都是工作时间。如果拿前面那位在茶馆有20多年的人来说,算他平均每天泡茶馆两小时,一年在茶馆里就在要泡730个小时。35年中就要在茶馆里泡2.6万个小时,那真正工作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西藏长期与世隔绝、封闭的自然经济形式形成了藏人的无竞争意识和慢节奏的生活规律,这和当今社会是多么不协调啊!
 
 

(责任编辑:西藏旅游攻略网)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