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家边多的眼中,普兰是歌舞之邦。其中最古老原始的大型民间歌舞“玄”在普兰也叫“玄”,后藏称“谐钦”(大歌)……
弦舞
在音乐家边多的眼中,普兰是歌舞之邦。其中最古老原始的大型民间歌舞“玄”在普兰也叫“玄”,后藏称“谐钦”(大歌),“玄”舞须在重大节日和重大庆典时跳,重大庆典包括班禅坐床、活佛选灵童等。歌词内容则固定得一字不许更易。那是有关世界形成、物种起源、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一系列解释:是由歌者传达的这一人群的世界观。歌舞由十三大段组成,男女二队各十六人。可演唱整整一天。
噶尔舞
即宫廷乐舞,发源于拉达克地区,流传全西藏。过去专为达赖喇嘛、班禅及上层权贵服务的一种舞蹈。它有特定的器乐曲、歌曲和唱词及规范的舞蹈,风格高雅、庄重、肃穆,服饰华丽,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普兰县噶尔舞步法要求稳而轻松,一种步伐叫“三步一蹲转”,手势“单上招收”等。
仲孜霞卓
即野牛舞,发源和流传于普兰县。野牛舞是结婚典礼、晒烧香拜佛和送鬼节时跳的一种舞蹈,表示驱邪迎祥。舞蹈形式由两人或四人一祖,人多人烧不影响舞蹈的动作和队形。乐器伴奏由喇叭一把、长鼓一个,领舞者腰上缠有小鼓,击鼓者边击鼓边领舞,舞者随着鼓点变换动作。其基本步伐和手势是“三步一颠”和“前推手”,昔日还有斗牛的动作。动作节奏较慢而小,但要表现刚烈的感情和粗犷的民族个性。
民间舞蹈
普兰地区歌舞以“过卓”(圆圈舞)为主,还有羌姆、鲜等,其中“过卓”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族舞蹈,舞姿丰富多彩,活泼洒脱,情绪热烈,气势粗扩,表现藏族人民豪放、刚强、坚毅的性格。喜庆佳节、婚嫁吉日,数人围坐成圈,舞者入圈内手端精制木碗或瓷龙碗,臂搭洁白哈达,边唱边舞,热闹非常。
“羌姆”
是普兰科加寺娱神舞蹈,又名跳神舞,是一种配乐舞蹈形式,藏传佛教举行佛事活动的仪式之一。其意是为消除内、外、密3方面的邪魔歪道。科加寺每年分别在农历正月十四日、四月十四日、六月七日举行法王舞(金价怖畏护法舞);四月十五日、六月八日、九月二十三日,举行马头金刚护法舞。舞蹈内容大体分为文、武、忿怒3个方面,武有男武土、女武土、男怒神、女怒神舞,文有静、教内、密咒、专一性舞,忿怒有微怒、甚怒神舞等。
普兰果谐
即圆圈舞蹈,发源于普兰县,广泛流传在阿里农村,是一种拉手成圈,男女分班唱和,顿地为节,载歌载舞的自娱性舞蹈。舞蹈以2/4拍的重拍起步,节奏鲜明,欢快热烈,劳动气息浓郁。普兰农牧区非常喜爱跳”果谐“,男女老少都会唱会舞。普兰果谐的基本步伐有“三步一抬”、“前踢三步跺”,步伐要求大方有力。其手势“前关开手”和“前后甩手”,活泼灵巧。普兰果谐具有浓厚地域的特色,这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普兰县是半农半牧地区,人民习惯于农牧两种生活,因此舞跳也有半农半牧风味的独特色彩,这种独特色彩的舞蹈在西藏少见。
玛结霞卓
汉译孔雀舞。发源于普兰县,流传在普兰县和狮泉河地区。孔雀舞是当地人民过年过节时跳的一种舞蹈,表达了人们对美和美好未来的想往和追求。舞蹈形式是圆圈和半圆形,无专门的伴奏乐器,但有伴唱。其步伐较单调,基本步伐有“两步一跺”,“小颠步”,但身上的动作较多。上身动作有“左右摇头”、“双摆手”、“孔雀喝水”等。跳时都有唱词,唱到什么词意舞者就做什么动作。如孔雀如何摇头,舞者叉腰做“左右摇头”动作;唱到孔雀如何飞翔,舞者做飞翔的动作“双摆手”。其中最有特色的动作是“孔雀喝水”,齐动作两脚合拢,两脚的外侧着地,一双膝向外打开向下蹲,上身向前倒,把地上的木碗用嘴叼起来,身体慢慢站起,双手做飞翔的动作“双摆手”。孔雀舞的动作内容不太丰富,但是它是一种较完整的舞蹈,舞步和唱词配合的比较紧密,是普兰特有的一种舞蹈。
(本文转自普兰旅游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