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9点15分,我们乘坐的从西宁到北京的飞机安全降落在首都机场,宣告我们这次为期40天的高原之行结束。也可以称作拉萨到北京火车,体验青藏铁路风景。今天先大致汇报一下这次旅行的情况。6月16日北京出发到兰州,18日从兰州出发开始高原之行。经甘肃南部进入四川,游川北后在川西和青海东部来回两趟,两翻雀儿山,由青海的玉树经昌都入西藏,过林芝到达拉萨。而后游山南,去珠峰和纳木错,最后由青藏铁路到西宁,游青海湖、门源结束旅程。
本次旅程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原上度过的,数次到达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先后到达近40个县市,跨过包括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在内的数十条江河,至于路过的山那是数也数不清了。在这次旅程中,云儿除了在拉萨有天晚上吃了不消化的东西拉了一回肚子(经过一天的调整就恢复正常了)外,啥毛病也没有,也没有高反症状,精神状态也一直很好。对了,还被不知名的虫子咬了几个包(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那天晚上),呵呵。
路上的艰辛就不多说了,总归我们的运气还不错,除了在从珠峰下来的路上我们所乘的车被追尾了一次外(车上的人都无大碍),一路平安。但是在路上见到的听到的灾难却是不少,先是各地暴雨成灾,再是汽车爆炸,桥梁倒塌,直到最后的火车相撞。真感觉我们能平安到家是多么的幸福!在路上,我们也遇到很多善良的人,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在此先说声谢谢,以后的文中我会详细提及。当然,也遇到过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就不再提了。这次旅程,初次尝试用微博直播,虽然因为沿路的信号问题,直播的效果不尽理想,但也能大致反映我们在路上的情况。在此向一路支持我们的粉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甘青川藏40天(二)----兰州
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还是按旅行的时间顺序慢慢说吧。乘6月16日下午Z55次,从北京出发,经石家庄、太原、西安,第二天早7点多到兰州。火车越往西走,沿路的景色越荒凉,等进入甘肃境内,铁路两边都是光秃秃的黄土山丘,上面稀稀拉拉地长着一小丛一小丛的绿色植物。隔很远才能看见一小块绿色的农田(微博)。因为是第二天才出发去甘南,所以今天的任务就是在兰州闲逛。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南北群山对峙,黄河穿城而过(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则沿黄河两岸向东西方延伸发展,形成一个形态狭长的城市。兰州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在的兰州也仍然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我们到兰州的时候不巧,因为7月初要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所以现在的兰州几个大的旅游景点(白塔山、五泉山公园)都在进行维修,不对外开放。咨询了一下当地人,决定带云儿去五泉山转转,因为那有个动物园。五泉山公园不开放,开放的只有动物园,大型动物几乎看不见,云儿也不感兴趣,倒是被另外收费的所谓“珍奇动物馆”吸引住了,非要进去看。结果没看到啥珍奇动物,倒是被里面网罗的“松狮”、“牛蛙”等逗乐了。出发之前,兰州的圈友雯妈就发信息给我,让我们到兰州后一定跟她联系。所以我们到五泉山的时候给雯妈打了个电话,说好中午见面。因为有过去年在成都见圈友的愉快经历,所以云儿听说要与雯妈见面,也很高兴。在约定的地点和雯妈碰头,因为看过照片,所以彼此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漂亮文静,说话细声细气,有点江南女子的味道。寒暄几句,雯妈带我们去城隍庙附近的小吃街吃小吃。
我们是在一家名叫“大众高担酿皮”的老字号餐馆吃的,把兰州的名小吃酿皮、肉馅饼、灰豆和甜醅字都品尝了一遍,吃得有点撑。雯妈因为正在开会(中午逃了会务餐出来陪我们),所以急着赶回去。临走一再表示歉意,说没有好好陪我们。我说见面已经很开心了,不用太客气。临走还送云儿一个背包,虽然因为后面的旅途太长,我和云儿的包都塞得满满的,不方便携带,所以我离开兰州的时候把包和我送给雯雯的礼物都留在了宾馆服务台,让雯妈去取,但还是非常感谢雯妈!
吃晚饭的时候,雯妈又打电话邀请我们去吃饭,因为我们当时在黄河边逛,所以就没再麻烦她。等到我们从西藏出来到达西宁的时候,又麻烦雯妈帮我两个朋友买火车票,那是后话了。再次对雯妈表示感谢!和雯妈分手,因为天气太热,所以我们打车直接回宾馆休息。等到4点多,我们才又出门,去黄河边逛。直接打车到中山桥头,这里游人很多。中山桥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河对岸是白塔山。我们从桥旁边的阶梯下到堤坝里面的河滩上,这里的河边种了许多小树,很阴凉。云儿在水边玩了半天,捡了一些小石头。沿着河岸一直往西慢慢溜达,来到了一个广场。这是正值夕阳西下,余辉洒在河面,很漂亮。
广场的岸边摆着几只羊皮筏子,因为和老板没谈好价钱,所以没坐。每个羊皮筏子都用绳子拴着,估计也漂不了多远。堤内已经不能走了,我们到堤外的滨河路上继续往西走,这段路的环境很不错。走了大概二十来分钟,我们到了著名的“黄河母亲”雕像前。雕像比我想象的要小,但是看着基座上半躺着的面貌慈祥的母亲和趴在她身上欢笑的孩子,心里还是充满了感动。打车回去的时候,跟司机聊天才知道兰州的出租车是分单双号限行的,这可是很少见的。
第二天早上,特意又去了一趟小吃街上的“马子禄牛肉面”馆吃了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生意很好,排很长的队),才心满意足地上车出发,向甘南进发。
小帖子
1、兰州的出租车分单双号,但被限制的车辆不是哪都不能去,只是在被限制日不能进市中心的几个区。
2、如果要吃“马子禄牛肉面”馆的兰州牛肉面,最好在中午之前去,不然就卖完了。城隍庙附近的店是老店。
甘青川藏40天(三)----八角古城、白石崖寺
云儿上周随她妈去香港玩了几天,回来问她啥感受,她说香港不是很好玩,逛街有意思。天性?呵呵6月18日早,吃完马子禄牛肉面,已经快九点了。从兰州出发,大概12点半的样子到达夏河县城,入住红石国际青旅,环境不错,晚上冷,洗澡不是很方便,但初上高原,不洗也罢。在县城吃完中饭,去往八角古城。途中经过美丽的甘加草原。
八角古城(藏文史称“雍仲卡尔”,意为“万字城”)位于下河县城北面33公里处,建于汉代,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兴衰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及至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之后,因“唐蕃古道”(史称)的修建,八角城终于进入到了它最繁荣的鼎盛时期。三点多的时候,我们到达古城。刚进古城的时候,觉得没有啥特别的。我们沿着穿城而过的柏油路,慢慢行进,等到转一个大弯,看见一段土城墙和一座城门了。车到城门,钻出一个老大爷,说要收费,好像是30元一人吧(人多的话,可以还价的)。登上厚厚的土城墙,可以看到古城的全貌。古城的北面建筑较新,估计是村民居住区,南门都是些老建筑。和卖票的老头交流(有点费劲),知道现在城里的居民有70多户,汉藏杂居,藏人多点,全村半农半牧,还有一所小学。离开古城,我们继续往北,不多远就能看见一排山峰下的白石崖寺了。因为白石崖寺所在地悬崖高耸,怪石林立,被人附会为胜乐佛宫殿,成为安多地区比较著名的佛教修行地。该寺的教权属拉卜楞寺管理,法台由拉卜楞寺派遣僧人担任。据说寺主是个女活佛,是甘南众多活佛中的唯一女性。
在离寺庙不远的山坡上遇到一个慈祥的藏族老汉,很健谈,也很开朗,主动要求我给他拍照。也许是地处偏远,来的游客较少,寺庙的喇嘛也挺友好,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就是因为其中的一个年轻的喇嘛的热情,我才有幸进到一所僧舍里,近距离接触了一下喇嘛。
甘青川藏40天(四)-----鹰、喇嘛念经
在藏区能看到鹰,但鹰的数量确实不多,有时候一天在草原上走几百公里,也看不到一只,所以藏区草原上鼠害很严重。进白石崖寺,走不多远,我就被天上的一只鹰吸引住了。它在蓝天白云下悠闲地滑翔着,身不动,翅不摇,很淡定,很从容。它飞得不高,速度也不快,就那么盘旋着,忽而掠过山崖,忽而滑过我的头顶,一幅草原主人的样子。我就这么追随着它的身影,一直往上爬(寺院建在一个山坡上),直到寺院的围墙下面。一回头,我看见了我上篇提到的那个小喇嘛进了一座僧舍,我突发好奇,也走到那僧舍门前(门前堆着好多鞋子),轻轻推开半掩着的木门,探头往里张望。那个小喇嘛正站在正屋的台阶上,看见了我,笑着朝我招手,我小心地走进去。一阵嗡嗡声传来,我往两边一看,原来是一群小喇嘛在过道的两边屋檐下念经。他们看见我这个生人进来,都抬头好奇地打量我。
我走上正屋的台阶,那小喇嘛要我进屋坐,还问我喝不喝茶,我摇摇头,举起相机,指指屋檐下的小喇嘛,问我拍照可以吗?他笑着点头。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年纪很大的喇嘛,应该是这僧舍里的师傅。我冲他点头致意。那个小喇嘛跟他说了几句,老师傅冲我笑笑,做个请的动作,我冲他举起相机,他摇摇手。我没有勉强,就在屋外把镜头对准了屋檐下的小喇嘛们。刚才因我进来而在那些小喇嘛中引起的骚动已经平息,他们的念经声再次响起,只见他们盘腿坐在垫子上,每人的膝盖上都放着一摞经文(有的经文下垫着黄绢,有的经文是放在木盒子里的),低着头,口里不停地念着,速度很快。听到我相机的咔嚓声,他们会抬起头来,看着我微笑,有时候还会和旁边的同伴互相会心地笑笑。我有点进了小学教室的感觉,孩子们是多么的相像啊,虽然他们是喇嘛,但毕竟是孩子。
正屋的屋檐下单独地坐着一个小喇嘛,看年纪和屋檐下的那些也差不多,我不明白他为啥就能单独地坐在那念经,也许是地位高点吧。他膝盖上装经文的盒子也比其他人的大。那个招手让我进来的喇嘛一直站在正屋的门边,手扶门框看着我,我把镜头对着他,他顽皮地伸出舌头。他为啥就不用念经呢?这时候那个单独念经的小喇嘛被叫到屋子里去了,一会出来走到院子里召集那帮念经的孩子们,让他们都集中到正屋门前的走廊上。孩子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的,然后分两边坐下,膝盖上依然放着经书。我还以为这是他们念经的固定程序,没有在意。这时,他们的师傅从房间里出来,径直走到走廊的尽头,面朝孩子们坐下,让孩子们开始念经,他则微笑着看着他们。
领我进门的那个喇嘛走过来指着他们跟我说,照相,照相。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这样集中起来是为了让我给他们拍照。看我拍完,师傅走过来跟他的徒弟说,身份证(藏语里好多外来语跟汉语发音是一样的)。他徒弟进屋去拿了一张身份证出来给我,我拿过来一看,是师傅的身份证。我明白了,是要我照着身份证上的地址给他们寄照片。我赶忙掏出记事本记下身份证上的姓名地址(照片已寄)。记下地址,我又单独给师傅和另一个年纪大的喇嘛拍了两张,才告辞离开他们僧舍。
甘青川藏40天(五)-----拉卜楞寺
上篇结束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说我们在从白石崖寺回夏河县城的路上,遇到一群在马路上跳绳的妇女(仔细看图,应该能看出她们的绳子是横跨马路的),她们为啥要这样在马路上跳绳呢?走到大概离夏河县城十几公里的地方,我们的车突然停了下来,我抬眼一看(估计当时在闭目养神),前面还停着几辆车,最前面的一辆被一群妇女围着。司机说可能是要钱的。我很疑惑,未必碰上了路霸?可是看着那些妇女笑嘻嘻的,也不像呀。赶嘛下车询问,原来当地的藏民那天过节(不知道是啥节日),按风俗,妇女儿童可以在路上跳绳,以拦住过往的车辆,收点喜钱(钱数多少由司机给)。收了钱后,她们对司机说些祝福的话,还会有一个端着水盆的女孩子用柏树枝沾水洒在车上,以示吉祥。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拦路要钱的,有趣!交了钱车被放行,妇女们又拉起绳子,在马路上跳了起来。路边还有许多身穿节日服装的小孩在玩耍,看我把相机对准她们,她们都害羞地跑远了。
回到夏河县城,已经下午6点多了,直接到拉卜楞寺对面的小山脚下,爬山山坡,这里可以清楚地观赏到拉卜楞寺的全景。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西郊,凤凰山下,大夏河边。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1709年创建至今,,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天气已经转阴,看看等不到夕阳,拍了几张就下山了。顺着大夏河往客栈走,突然听见“呜呜”的声音,循声往路边的树丛中看,原来是几个喇嘛在河边吹凑乐器,觉得有趣,于是拐下公路,走到河边。一共4个喇嘛,都很年轻,一个在对着寺庙的方向吹奏,另外三个坐在草地上休息,旁边放着乐器。看见我过来,友好地冲我微笑。怕打扰他们,本来是想拍两张照片就走的,可是其中一个喇嘛主动问我是从哪里来,这样大家就聊了起来。原来他们都是拉卜楞寺的,在这来练习吹乐器。随后,他们告诉我乐器的名字,又在我的要求下给我演示乐器的吹法,并且和我合影留念。后来回来查资料知道,拉卜楞寺不仅有自己独特优雅的佛殿乐,而且有一支训练有素、历史悠久的专职乐队。据说拉卜楞寺院的佛殿乐,诞生于该寺初创的公元十八世纪初期。
聊得高兴处,一个喇嘛说出了让我吃惊的话:“你来我们这当喇嘛吧”,我问:“有了孩子的也行吗?”,他说:“当然可以,只要不再结婚就行”,呵呵。其中一个喇嘛拿出身份证(地址是他家里的),让我给他寄照片,我爽快地答应了。巧的是,第二天早七点多钟,在参观拉卜楞寺的时候,又在寺外遇到他们,他们依然背着乐器,估计又是去练习的。晚餐就在红石国际青旅吃的,喝了酥油茶,觉得肉饼还不错。第二天早六点多就起床了,准备去逛拉卜楞寺。看着云儿还在酣睡,就没叫醒她(她对寺庙的兴趣也不大)。走不多远,就到了拉卜楞寺的围墙下,跟着转经的人们慢慢逛。虽然很早,但是转经的人已经很多了,跟其中一个带着孩子一起转经的大姐聊天,知道他们一般每天都会来转一次,转一圈大概两个小时。
好多手里还拿着瓶子水壶的,里面装的从家里带来的酥油,那是要送给寺里的。还有一些拎着香袋,手里拿着柏树枝,那是去煨桑的。拉卜楞寺真的很大,我顺着围墙走了大概半圈,然后进寺庙里面随便看了看,也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天开始下雨了,赶紧往回跑。云儿已经起了,带她吃完早餐,本来想带她去客栈的唐卡中心看看(据说里面的希热布师傅画唐卡很有名气),那只工作室里没人,去他们住的地方,工作人员都在酣睡,只好作罢。
甘青川藏40天(六)-----桑科草原赛马会
10点左右离开夏河县城,今天的目的地是郎木寺。天很阴,飘着小雨。中午时分,到达合作市,去米拉日巴佛阁看了看。米拉日巴佛阁是纪念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米拉日巴而建造的,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佛尊都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始建于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距离有点远,中间还隔着一条小河,在河这边肯定看不清楚。怎么办呢?看见那边人群边停着好多车辆,还有骑着摩托的在往那儿赶。于是我找到一个停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在合作吃完中饭,接着上路。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突然看见道路左方远处的山坡下有一大片人,赶忙下车打听,原来是草原上的赛马会,说是马上就要开始比赛了。在路边的摩托,问它的主人能不能驼我们过去,谈好价钱,他答应了。于是我和云儿坐一辆车,一个叫“随风飘游”的南京哥们(后面还会提到他,他一直陪我们走到玉树)也叫了一辆摩托,我们一起上路。
因为担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所以摩托车主带我们走近路,过河上的小桥。可不知什么原因,小桥的两端用钢索拦着,大家只有互相帮着把摩托抬过去。摩托一直开到赛马的终点处,地上划着一条白线,两旁用彩旗条拦着,围观的藏民被拦在线外。看见终点线旁停着一辆小皮卡,车厢上站着一位摄影师,于是上前跟他商量,能不能让云儿也站上车厢摄像,他爽快地答应了。帮云儿爬上去,拿出摄像机,又给她独脚架,云儿的机位就这样确定了。云儿很兴奋,不停地操控镜头,熟悉环境。观众很多,界线的两边都坐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还有喇嘛。大家的穿着都很正式,姑娘们都穿着靓丽的传统服装,身上佩戴者许多漂亮的首饰。看来对赛马大会相当重视。和那位摄像的师傅聊天知道,这里地大人稀,大家平时很少有机会见面,而赛马大会正好给了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青年男女展示自己、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相传,桑科草原曾是英雄格萨尔祭奠神灵之地,也是他赛马称王、登上王位的地方。如今每年农历六月初在这儿举行的赛马活动,据说就是当年格萨尔赛马会的承袭。
参加比赛的都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孩。第一名的奖品是一匹马,第二名的奖品是一头牛。比赛开幕的时候还要放焰火和撒经卷,进行祈祷。只是我们没赶上。正聊着,人群一阵骚动,想起了“噢、噢”的喊声,我赶紧把相机对准前方。有骑手跑过来了,仔细一看,只有一匹马在跑,他一直跑到了终点。后来知道,估计是起跑的时候出了点问题,那次比赛被取消了,问还比吗?说当然,一会就开始。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估计是为了等刚才那匹马恢复体力。人群又一次骚动起来,这次的呐喊声比刚才大多了,人们都站了起来,很多人都冲进了场地,场面很热烈。
一群马由远而近奔了过来,马上的骑手拼命地挥动着手中的长鞭,慢慢地,有两匹马脱颖而出,跑到了前面,其中一匹白马就是刚才独自跑过来的那匹。眨眼功夫,两匹马已经跑到了近前,白马冲到了前面。撞线了,白马少年获得了冠军。人群疯了一般拥上前去,把那少年和马团团围住,少年已经下马,人们把手上的哈达披在那匹马上,一会功夫,白马身上就挂满了饰物,还有许多人往马的身上塞钱,场面很激动人心。时间不早了,我们坐上摩托,跟着散去的车流,绕道回到大路上。远远望去,赛马场人头攒动,热闹依旧。
甘青川藏40天(七)----尕海
因为看赛马耽误了点时间,我们到达尕海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今天一天都是阴天,有时还飘着雨。这个时候虽然没下雨了,但天依然阴得厉害。日落是一点都没戏了。尕海湖在碌曲县境内,海拔3480米,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景区内修有栈道,一直通到湖边的观景台。草地上的草稀稀拉拉的,花都没开。只有小鼠在地上的洞洞之间来回乱串。湖面不是很宽阔,水草很多,有许多水鸟在湖中嬉戏。
甘青川藏40天(八)----郎木寺
6月19日下午大概7点钟的样子,抵达郎木寺镇,老外的身影一下子就增多了。据说是受一本英文书《Tibetlife》的影响,外国游客很喜欢来这里。甚至还有老外在这儿开店。这里地处甘肃、四川两省交界处,郎木寺镇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镇中一条小溪(白龙江的源头),分界了两省。另一边(南边)属于四川若尔盖县的红星回族乡。所以这里除了藏民,还杂居这一些汉人和回民。因此这里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分属两省的两座藏传佛教寺院(甘肃的达仓郎木寺和四川的格尔底寺)外,还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一镇分两省,不仅语言有差异,而且习俗也有区别,甚至连两省居民的住宅和寺院的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入住客栈,因为吃饭的客人多,吃完饭,已经很晚了。不知谁说早点进去可以逃票,于是6点多点就起来了。天很阴,估计要下雨。看云儿睡的沉,就没有叫醒她。
先去的是甘肃这边的达仓郎木寺,走不多远就到了(两座寺庙的直线距离估计不会超过一公里)。进大门,果然没人售票。先到主殿,正好碰见喇嘛上早课,主殿楼上的一个窗口有一个年轻的喇嘛在吹法螺,喇嘛们披着袈裟(天气有点冷)匆匆从各个方向赶来,做到主殿的大堂。几个主持模样的年纪大的喇嘛威严地站在大堂中央,主持早诵。店堂里不让摄像(不过也不完全是这样,我就看见喇嘛领着几个藏民进去,一路那摄像机拍着,后来在别的寺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估计是不让游客拍罢了),站在门外拍了几张,殿内光线很暗。刚拍几张,一个喇嘛把门帘放下了,啥也看不见了。
顺着小路一直往山上走,边走边问天葬台在哪(这里的天葬台也是藏区为数不多的几个对游客开放的,不过可能是因为辖区小的缘故,天葬仪式不是每天都有),好心的藏民一路指点。同行的随风不愿上去,我只得一个人往山上走。转到一个山顶,看见一推捆扎在一起的经幡杆,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圆台,当时以为就是天葬台。不过依据后来在色达的五明佛学院看见的天葬台推断, 又不大像。不过对面的山坡上还有一处挂满经幡的地方,也可能是那儿。一个人站在这样的地方,有点阴森森的感觉,似乎还闻到了腐朽的气味。下山,来到一个分岔口,碰见从对面下来两个学生模样的男女,看见我,问我这里有没有打狂犬疫苗的地方,我问怎么回事,他们说被狗咬了,一边说还一边搂起裤腿让我看。两个人的腿上都被咬了,男孩伤得有点严重,腿上有清晰的狗牙印。原来他们也是想去天葬台,结果走到对面的山路上去了,那里是喇嘛修行的地方,不对外开放,就被恶狗咬了。他们说旁边还站着喇嘛,也不管,说起来一脸气愤。哎,在这种地方,真的不能乱跑的。
慢慢下山,走到大门口,突然跑出一个喇嘛,问我要门票,我说门票不在我身上,在同伴那,他却说,你肯定没买,你是几点进来的,还有几个是和你一起的等等。没办法只得老老实实地补票,呵呵。难道有监控录像?不然他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下雨了,忽大忽小的。在街上的屋檐下避雨,等雨小了,又往四川方向的格尔底寺去。因为下雨,也没有兴致再到处逛,直接上到寺庙后面的小山坡上,拍了几张就下山了。回到客栈,和云儿会合,吃完早点,出发去扎尕那。
小贴士:
1、甘肃达仓郎木寺的门票30元/人,四川格尔底寺的门票40元/人
2、郎木寺的天葬台可以参观,在寺庙的背后的山坡上有一个分岔口,应该往左手的小路走。
3、在藏传佛教寺庙,别乱闯。如果不知道路,多问问转经的藏民,他(她)们都很热情的。
4、如果到一些比较荒凉的地方,如没人的山,最好手中拿一根棍子,野狗很多的。
5、郎木寺镇上的客栈饭店还是比较多的。
甘青川藏40天(九)----捕旱獭记
在草原上,最常见的野生动物就是在《尕海》那篇提到的鼠兔了,因为鼠兔的天敌----鹰的数量减少,所以鼠兔的数量很多,它们对草场造成的危害也很大。除了鼠兔,还能经常见到的就是旱獭了。见是很常见,但是真正地近距离拍摄,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它们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钻洞了。再有就是,一般游客到了旅游地都会忙着去看风景,没有谁有耐心去和一只旱獭周旋。旱獭又名土拨鼠,藏民称之为曲娃。哺乳动物,松鼠科。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本文中的这只旱獭是我在扎尕拿(属甘肃迭部县,离舟曲很近,游记下篇写)拍摄到的,这次拍摄源于一次“方便”。先说说“方便”。出过远门的都知道,一般的地方,遇到内急,找个公厕啥的不难,即使在路上,稍微忍一忍,也能很快找到像样的地方解决问题。
但是在高原上,要找个像样的地方“方便”很难。因为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经常是一两个小时看不见人烟。在加上藏区多游牧,藏民住得很分散,即使遇到一两个住家的,也在远远的山坡上;即使住家的就在路边,门外也没有厕所。而路上几乎也没有公厕。即使偶尔遇到了公厕,用云儿的话说就是“里面比外面还脏”。那么是不是在高原上就很难“方便”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要“方便”太容易了。草原上地广人稀,随处都可以“方便”。有人要“方便”了,随便找个路边有树丛的地方停车,“方便”者去树后面就是了。即使是无遮无挡的草原,也有办法。因为来往的车少,“方便”者或蹲或站在车后,只要避着车上的人就行了。所以在高原上待久了,就真的养成了随地“方便”的习惯,不管是大“方便”还是小“方便”,也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一样的就地解决。彻底地入乡随俗了,呵呵。
话说那天到了扎尕拿,停车拍照,随后准备往山上走,突然内急。于是让云儿跟车上的人先走,我就在路边找了个树丛蹲下。一阵轻松之后,就开始东瞅西望(路边“方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耽误看风景,据说毛爷爷在延安的时候最喜欢在山坡上“方便”了,接地气、治便秘不说,还能让脑子转的更快,要不怎么文章写得那么好呢?呵呵)。突然就看见对面路边的一堆乱石上冒出一个毛茸茸的脑袋来,旱獭!我一阵欣喜,因为我一直想拍拍旱獭,苦于找不到机会。这回机会有点难得,因为那堆石头面积不大,估计就是那只旱獭的窝。这不像在草原上,因为旱獭的洞应该有好几个(据说有越冬用的主洞、有夏天用的副洞,还有避敌洞),它往地下一钻,就不知道会从哪再钻出来。这回,它要跑估计也跑不出那堆石头吧。
收拾干净,我提着相机,轻悄悄地走过马路,能看见它的时候,举起相机,拍了两张。觉得不合适,就换了个长焦镜头,想走近点。谁知刚接近石堆,那旱獭听见动静,吱溜就钻进一个洞里去了,好在我看见了那个洞口。我站下,举起镜头,试了试距离,觉得合适,于是停下,耐心等待。一会,从洞口露出半个脑袋,一只黑溜溜的眼睛警惕地盯着我,后来索性趴下了。看我没动静,它慢慢地伸出脑袋,探出半个身子。洞边有草,它禁不起诱惑,开始吃了起来(估计它平时是不吃窝边草的吧,呵呵)。相机快门“咔嚓”一响,它会往里一缩,后来习惯了,也不再被“咔嚓”声干扰。看我站在那不动,估计知道我没有恶意,于是它慢慢地爬出洞来,开始吃坡上的草。不过警惕性依然很高,我身子动一下,它也会马上往回跑两步,看我没进一步动作,又停下来吃草。为了放松它的警惕,我掉转镜头,拍拍山景,然后在回头拍拍它。拍累了,拿出烟点燃,打火机的声音也把它惊着了,赶紧往回跑一步。为了让它适应,我隔会就把打火机点燃,后来,它不为所动了。
渐渐地,它离洞口越来越远。看它对我的警惕放松了,我也慢慢地向它靠近,最好走到离它大概只有一、两米的地方,它也没啥意见了,呵呵。就这么跟它周旋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说到最后,列位客观可能会问了,明明是给旱獭拍照,为何题目里有个“捕”字。此有一说,摄影界有个不成文的的说法,拍鸟的被说成是“打”鸟,我这拍旱獭,不能说“打”,不然大家该说我虐畜了,保护动物协会也该找上门来了。所以换个词,谓之“捕”。
甘青川藏40天(十)-----扎尕那
你可能对扎尕那这个地名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舟曲,扎尕那离舟曲不过一百公里多点,紧挨着四川的若尔盖县,离着九寨沟也不远。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甘肃迭部县西北28公里处,属益哇乡。整个村子在深山中,有点世外桃源的意思。扎尕那山是甘肃唯一入选《中国国家地理》“全国十大非著名山峰”的山。6月20日10点,从郎木寺出发,大概下午1点多到迭部县城,吃完中饭,继续上路。在路上路过一个温泉,特地绕道去看了一下,条件不错,有单间,里面有浴缸和木盆。大池里有藏民在洗浴,水也很干净。从郎木寺到迭部的路很好走,全部柏油路面。据司机说,原来这条路很烂,就是因为去年的舟曲泥石流,为了运送救灾物质,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这条路修好了。
从S313省道的一个岔口(路口有指示牌,标有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区的导游图)进去,路不宽,两旁植被很多,山势有点凌乱,风景也没啥特别的。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转过一个山包,眼前一片开朗。铺满绿草的山坡缓缓向上,有村庄在山坡的顶端,村子背后是茂密的森林,再远处是高耸的石山。天气有点阴,山上有云雾环绕,犹如仙境。赶紧停车,爬上路旁的一个土坡,这里视线更好,可以看到山坡下有一条小溪在静静地流淌,上坡上有几匹牛马在悠闲地吃草。偶有阳光从草地上掠过,带来一片亮绿。
车上的同伴,沿着公路往山上走,我因为内急落在后面,这才有了与上篇那只旱獭的故事。在拍摄旱獭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打消了上山的想法,就在山下呆着也不错,旅游嘛,随心最好。这里车辆很少,几乎没有游人,很安静。云儿走到山上的村边时,还在不停地向我招手。拍完旱獭,我下到路边的小溪,这才发现,山坡上的草场用铁丝网和荆棘拦着。找到一处有木栅栏的地方,准备翻过去看看。哪知木栅栏边拴着一只牛。我小心地接近木栅栏,想乘牛不注意翻过去,牛却很警惕,边吃草,边注视着我。当我走到离木栅栏还有大概2、3米远的样子,那牛突然昂起头,向我冲过来。刚开始还是慢跑,后来开始加速。幸亏我有防备,赶紧往回跑,那牛因为被拴着,自然追不上我了。后来从山坡上下来一农妇,走到那头牛身边,坐下了。我本来想过去跟她说想到草地上去,后来想想算了,于是找个地方坐下,看山间云起云落,也很自在。晚上还是回郎木寺住宿,第二天要去若尔盖,这是我们去年到过的地方(详见《若尔盖大草原》、《若尔盖花湖》),不知道能否见到不一样的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