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工布江达附近的景点,大家自然会想到巴松措景区、林芝的鲁朗林海、乃至派镇、南迦巴瓦峰,甚至是雅鲁藏布大拐弯。
提起工布江达附近的景点,大家自然会想到巴松措景区、林芝的鲁朗林海、乃至派镇、南迦巴瓦峰,甚至是雅鲁藏布大拐弯。没错,这些地方都是举世闻名,而且也往往是旅游者必到的地方,估计很多朋友都去过。但通过宾馆里各种旅游材料的介绍,我才发现,原来在距离工布江达县城不远处,还有两个历史悠久、而且也应该算是鼎鼎大名的地方,太昭古城和唐蕃古道。
太昭古城,这个名字我以前好像依稀听过,这回从资料上看,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太昭古城,原名江达,位于拉萨-林芝公路的左侧,距拉萨仅200多公里,是川藏古道及青藏古道中路、东路的交汇点,也是一个重要的驿站,在唐代时成为西藏的重要城镇之一,元朝即开始设立驿站,清朝时更是成为国家边疆的重中之重。清朝时,派遣四川将军赵尔丰入藏驻守,后因镇压辛亥革命,慈禧太后下令赵尔丰回内地,于是为赵尔丰奉‘太后昭书’返回,由此得名‘太昭村’。”从上面简略的介绍看,太昭古城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属于军事要地,而且从原名“江达”看,这里和现在的工布江达县城肯定也有很深的渊源。
至于唐蕃古道,正是经过太昭古城的一条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就是走的这条路前往拉萨的,而且还与前来迎接的藏王松赞干布曾在太昭古城中休息。自此后,这条道路也成了西藏与内地交往的主要途径,很多物资的也是通过这条道路进行交换的,其中最著名的易货贸易就是藏人以自己的马匹换取内地的茶叶,因此这条唐蕃古道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茶马古道。说到这儿,我想朋友们都该对此有些印象了吧。
守着这么两个历史古迹,距离又不远,而且我们每日工作都要路过,不去拜访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在318国道的路边,沿着一座新修的水泥石桥,跨过不宽的尼洋河,5分钟不到就来到了太昭古城的门前。和所有旅游景点一样,这里仿佛是为了收门票而立起了一个醒目的牌楼,从边上的售票处看不到票价,只能看到“雇导游每团50元”的字样。但明显由于是旅游淡季,所以不仅没人看门,连卖门票的也打板了,所以我们就轻轻松松的长驱直入了。从资料的介绍看,太昭古城保护的非常完整,完全能看出当年的面貌和历史的沧桑。不过一进去,我就有些傻眼了,这哪儿是保护的好呀,简直就是一座新城,不仅有新建的“太昭陈列馆”,而且道路两边的民居也都是修葺一新,而且与路上常见的牧民安居工程不同,这里的民居明显高了一个档次,不仅更高大宽敞,而且用的石材和窗户也都很讲究,色彩鲜艳醒目。更让人感到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几乎家家门前还都挂了个牌牌,仔细看了半天,上面都有一个五角星,原来所有民居都达到了星级标准的接待。再看看宽阔街道上,还立了个指示路牌,居然写着“小八角街”。整个古城给人一种浓重的旅游和商业气息,转了一圈几乎看不出一点儿“古”的味道,看来当地政府对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还是没完全搞懂呀,要住星级宾馆、买商品,人们何必来此呢?真是有些遗憾!
鉴于古城的现状,我们连车都没下,就按照路牌的指示向尼洋河的上游而去,唐蕃古道就在离城不远的山脚下。相比于古城的现代化改造,唐蕃古道可谓是原汁原味,究其原因可能是古道本身就是依山势而开凿的,所以也无法给与更多后天的修饰吧。唐蕃古道原本是为人和牲口通行而修建的,在当时没有现代手段的情况下,生生在沿着尼洋河的山体上开凿出一条路,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从古道两侧山体岩石的光滑程度看,足可以相见若干年前这条古道上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虽然现在看来行走不易,但在当时肯定也是一条交通要道。
唐蕃古道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沧桑,更在于它靠近太昭古城这段所处的山势非常的奇特,虽不是非常的险峻,但却形态各异,让人浮想联翩,也正是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山形都包含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本来平坦的道路上,一块儿巨大的岩石横亘其中,本已经显得很是奇特了,但在光滑的岩石中部居然还有一个姿态婀娜的小松树;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在硕大岩石的底部还有一个如同被刀砍斧剁而形成的类似山洞的空间,其面积之大足足可以容下十几个人。
相传当年藏王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一起回拉萨,当走到这里时,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雨,一行人无处藏身。为了不让文成公主和一行人等遭受雨淋之苦,藏王便拔出随身宝剑,在这块巨石下削出了这么一个岩洞。这神奇的传说在这奇异洞穴的配合下,真是让人不由得有些半信半疑。这也充分表明了藏人对松赞干布威猛而又对文成公主疼爱有佳的赞许。其实围绕这二人的传说还不止这些,在这不到一公里的唐蕃古道上,与藏王迎接文成公主有关的故事还有很多。
松赞干布神石和鹦哥嘴之间也有一段传说。相传虽然藏王为文成公主一行开出了藏王洞可以暂时避雨,但没想到这雨却一直下个不停。为了能尽快回到拉萨,减少文成公主旅行的劳顿,藏王就派自己随身带的一只通灵性的鹦鹉飞回拉萨去求神灵把雨水停住。鹦鹉走了以后,藏王按耐不住焦急的心情,每天站在路边向拉萨方向张望等待鹦鹉的音讯。等呀等,终于在等了很久以后,鹦鹉终于飞了回来,向藏王报告神灵带来的喜讯。藏王长久的等待以及鹦鹉最终回来报喜的场面,感动了一直在周围观察的山神,于是他将山体化成了藏王等待的身影以及鹦哥报喜的嘴形,以此来纪念这段故事。当然由于角度的关系,要看清藏王的身影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还必须对当年的藏王服饰有些了解,反正我是看了很久也没完全搞清楚,但这丝毫不妨碍这美丽传说的动人。
至于这望乡崖据说刻画的是文成公主被雨水困于此地,不禁开始遥望家乡,思念亲人的身影。而这经堂是一块悬于半山腰上的巨石,远远望去正像一间四四方方的经堂,传说藏王为了祈求雨水停下,曾在此念经。当然除了这些带有传说故事的岩石、山体以外,还有很多山势也很有造型,在这么短短的一段距离里,能有这么多神山奇石,真是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欣赏着沿途山上连绵的美景,不知不觉已经顺着唐蕃古道来到了半山腰上,回头一看,山脚下的尼洋河此时已经变成了一条蓝色的经幡,在两侧山体的包围下蜿蜒伸向远方,一幅人间仙境似的美景再次跃然眼前。而此时天上的白云似乎也被这美景所吸引、感染,从山尖上调皮的探出头不停的张望!
唐蕃古道,再次让我体会了西藏山水的神奇和藏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也让我对工布之行增添了更多的记忆!
(本文转自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