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吉县位于西藏西部、狮泉河的源头。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共设有1镇4乡,19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
革吉县位于西藏西部、狮泉河的源头。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共设有1镇4乡,19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该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区,平均海拔4800米。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5000米以上的有23座。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风大寒冷。县府驻地革吉镇距拉萨1550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旅游景点介绍
1、麦龙达普岩洞:麦龙达普岩洞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革吉镇邦巴村境内,岩洞入口距离革吉县城约24公里,出口距离革吉县城约8公里。经初步估计,该岩洞深入长度约24公里,洞内的基本结构呈三级阶梯状,但具体的内部结构还未为人所探知。据考察,岩洞里面有人的脚印、牲畜的脚印和试金石等具有很强科学考察探险价值的东西。关于洞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种传说就是很早以前有一个牧羊女失踪了,后来有人在洞的进口处看见过,三年后,牧羊女的衣服在洞的出口处(希尔东)被人发现,后经人推测,认为此处为一个大岩洞,从出口到进口处都是相通的,而衣服出现处就为岩洞的出口。后来又有传说,说革吉县退休干部扎罗的妻子家以前出现过一个喇嘛,传说这个人曾穿越过这个岩洞。而后,很多人都试图穿过岩洞,但都是在没走到四分之一的地方就放弃了,因为里面阴暗、缺氧,甚至连手电筒都无法使用。以前临近岩洞有个邦巴农场,从1976年到1983年的7年间,该农场都在岩洞内拉废料,致使岩洞出现了堵塞现象。传说,该岩洞是神五金白龙的大门。
2、扎西曲林寺:扎西曲林寺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江麦村,盐湖乡以南5公里处。属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寺庙,拉萨堆龙德庆县楚布寺属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藏历第十五饶迥木马年),在革吉部落头人古如曲旺的资助下,由仓巴o贡嘎扎西创建,建寺至今每年举行8天的“悉底经”。建寺后的24年中修建了大经堂、藏经堂、佛堂、僧众住宅等六大拉康。最初修行的有仓巴贡嘎扎西及其弟子,以后寺内僧人逐年增多。仓巴贡嘎扎西主持扎西曲林寺至1918年去世。继之是嘎玛益顿典杰白桑布,他于藏历第十六甲子木羊年(公元1955年)从印度、尼泊尔请来石匠、木匠、画匠等著名工匠对原寺进行了扩建,尤其是扩建了大经堂,并购置和制作了大量法器、佛像和唐卡。至此,扎西曲林寺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白教寺庙。
该寺有一座16根柱子的大经堂,其主要内供为巨型一层楼高的镀金之十一面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无量佛和莲花生大师等,并都由众多的宝石镶嵌,还有银制的第一至十六世嘎玛巴活佛的像,并有噶举派众世袭高僧和嘎玛派众世袭高僧的精致唐卡画像,在墙壁上绘有、生死流转图、四大天王、须弥山、圣僧图、八宝塔河六十罗汉等精美的壁画,还有1座护法神殿(内供诸多泥塑之噶举派护法神)、1座甘珠尔殿(内供整套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经籍、般若详部、隆钦七藏、历辈嘎玛巴全集等)和策久殿(内供药尼塑制的莲花生及其八种别号和密宗事部三沽主等),另有活佛住的拉章、密集金刚上师德住殿和僧舍等。
扎西曲林寺时供仪式主要有:藏历正月的祭祀求神、藏历四月份的噶举派法会、藏历六月的祭坟法会、藏历九月的救主祭祀每月初三、八、十、十五、三十举行的佛事活动,四月举行的斋戒,六月初十的莲花发光修习,十二月二十九举行的降魔仪式。供奉的主要佛像有:观世音菩萨像、米拉日巴大师像、不动金刚身文殊像、长寿三佛像、里查仲法王像、嘎玛巴卡加多吉像、莲花生金刚像、阿底峡尊者像、玛米塔三师像、骑羊护法神及装有仓巴贡嘎扎西骨灰的药师像。主要经书有:《甘珠尔》、《十万般若广释》等。
拉康建筑面积为470平方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海拔4630米,方位:北纬32°28.971‘,东经82°28.017’,有僧人15名。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扎西曲林寺和周围玛尼堆被拆除。1984年,扎西曲林寺按原貌进行修复。到2000年,除恢复原有六大拉康和僧众住宅,另外修建了招待所、商店、库房等共40余间房屋,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
3、扎加寺:扎加寺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革吉镇,创建于1797年,距县城95公里,拉康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占地面积3600万平方米,海拔4770米,方位:北纬31°53.292‘,东经81°13.355’,僧尼编制8人,现有僧尼8人。扎加寺全称“扎加传承丹杰林”。藏历第十四甲子初,因邦巴本多吉占堆和妻子索南措姆家庭不和。后索南措姆一心向佛,决心在邦巴部落建一座寺庙。经西藏地方政府同意,1797年,在第十四世噶玛巴提确多杰主持下,修建扎加寺。扎加寺的历代住持均由楚布寺派遣,任期3~4年,新住持上任时,楚布寺随同住持派一名僧官、管家及4名僧人。
解放前,扎加寺拥有索南措姆所有的牲畜、草场及属民。属民统称“夏邛昂巴”,专为该寺放牧、收集畜产品、拣柴、磨糌粑、驮盐等。后经协商,所有属民归邦巴本管理,邦巴本每年给扎加寺派放牧、拣柴、驮盐等人员,扎加寺只管吃、住。
扎加寺供奉的主要佛像有:第六世噶玛巴彤瓦顿典像、第八世噶玛巴米举多吉像、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杰像、玛米塔三师像、莲花生大师像、释迦牟尼像、度母、无量光佛、无量寿佛、金刚部金刚、马头金刚及檀香红帽和大量唐卡。最大的法会有藏历正月举行的纪念释迦牟尼的“毛蓝”(意为“祈愿会”)十月二十五日纪念宗喀巴的“安木乔”(宗喀巴圆寂日)。其他宗教活动有藏历每月初三、八、十、十五、二十五、三十定期开展的佛事活动。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扎加寺被破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7年,邦巴区组织木匠、石匠、画匠和群众对该寺进行了修复,建成2座拉康及7间库房和僧众住宅。拉康的壁画及装饰均由阿里地区佛协副会长格龙欧珠完成。
4、芝热寺:芝热寺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雄巴乡结克村,位于著名佛教圣地和旅游景点神山岗仁波钦北面,与之隔河向望,该寺由果仓巴于1379年创建。距县城497公里,距乡政府607公里,海拔5071米,总建筑面积为7365.63平方米,总占地面积9千平方米,方位:北纬31°06.445‘,东经81°19.460’,僧尼编制4人,现有僧尼5人。
据传当年,果仓巴为了探寻神山转道,赶到结克时一头野牦牛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大师惊恐之余心境即刻定神静待,此时这头野牛步履稳健地朝东而行,刚走到一块颇为显眼的磬石旁便无影无踪。果仓巴四处寻找,最终在一处洞顶巨石上发现了野牛隐没的清晰角迹,果仓巴遂将此洞作为自己的修行静室,称此洞为芝热普(牦牛隐没洞迹)。此后,竹巴噶举派的众多大师、高僧在此洞内修行。后鼎秦顿珠彤美以此洞为中心修建了芝热寺。
寺内供奉果仓巴大师像、狮面度母像及其它众多的佛像、经籍、佛塔、四臂吉祥沽主的殿堂。
芝热寺附近有阿里最著名的天葬场--色巴察(汉语意为:清凉寒林)天葬场。
5、香鲁康:香鲁康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雄巴乡多仁村,距乡政府所在地--多仁18公里,距县城95公里。拉康面积15677.4 平方米,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海拔4573米,方位:北纬32°09783‘,东经81°58.893’,僧尼编制10人,现有僧尼10人。该寺庙由珠亲旺扎于905年创建。香鲁康一带山石林立,风景优美,并有许多天然山洞,其中最著名的是莲花生修行洞。相传莲花生大师途径雄巴前往桑耶寺时在此洞闭门修行七天,临行时洞顶留下大师足迹。此后有众多高僧前来此地修行,如旺扎活佛、白赤活佛、仓巴贡桑卡加尼玛、格龙次木贡、嘎尔玛多杰活佛等。
“文化大革命”中寺庙遭到严重破坏。1990年,嘎尔玛多杰活佛对象鲁康进行了全面修复,建成转经房(内有大小转经筒15个)、僧舍、活佛修行洞、仓库及四座佛塔,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
1992年,嘎玛多杰活佛离寺后由他的亲传弟子觉阿才旺继任香鲁康寺住持。1993年,觉阿才旺对香鲁康寺进行了扩建,建成四根柱禅堂、度母殿、集会大佛殿、招待所及佛塔、僧舍等。后从拉萨购置《甘珠尔》、《丹珠尔》、莲花生大师像及大量佛经、佛像。
香鲁康寺每年举行两次法会,分别为:藏历元月举办的嘛尼或无亮光陀螺尼咒法会(轮流举办),藏历九月举行的班匝法会。每月初八、十、十五、二十五、二十九、三十定期举行佛事活动。
香鲁康寺主要供奉有莲花生大师像、释迦牟尼像、无亮光佛像、度母像、米拉日巴像、唐东杰布像、四臂观音像、无量奉佛像、噶玛巴希像、一座灵塔、一座铜质佛塔、300余幅唐卡。主要佛经有:《甘珠尔》、《丹珠尔》、《十万颂般若》等。该寺现存的四座佛塔和莲花生大师像有900多年历史。
6、加吾拉康:加吾拉康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雄巴乡加吾村,创建年与创建人不明,距县城135公里,距乡政府35公里,拉康总面积154平方米,拉康建筑面积为136平方米,占地面积5千平方米,海拔4800米,方位:北纬31°51.588‘,东经82°09.553’,僧尼编制4人,现有僧尼4人。该寺庙属藏传佛教噶举派。
(本文转自阿里地区旅游局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