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地处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赛林乡,与著名的桑耶寺隔江相望,主楼高达七层,为西藏最古老、最高耸的高层庄园建筑之一。
庄园地处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赛林乡,与著名的桑耶寺隔江相望,主楼高达七层,为西藏最古老、最高耸的高层庄园建筑之一。
朗赛林庄园是在扎西若丹庄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扎西若丹庄园建在现朗赛林乡拉巴村,主楼为四层,由疆·扎西若丹创建。随着封建庄园势力的壮大,奢侈欲望的无穷,扎西若丹庄园的规模已不是贵族的理想乐园。于是,经那曲杰又在扎西若丹庄园以北的开阔地方重建了一座主楼为七层的庄园即朗赛林庄园。其时间大约在帕竹王朝时期。
朗赛林庄园有双重围墙,外墙呈长方形,以石块为基,上部用上夯成墙,墙窄而矮。内墙的下部亦垒石为基,墙基宽约4.5米,上部以夯土为墙,夯墙隔层夹有石板,下宽上窄,收分较大,墙顶宽约2米。墙总高约10米,墙顶部有木檐,以此来遮雨护墙。内围墙呈方形,在墙四角上,各建有极简单的碉楼,大门设于东墙正中,宽约3米,在南墙偏东处,还开有一小偏门。在西墙正中顶部,设有望楼,楼基系就围墙加宽一倍,站此可隙望四方。在内墙与外围墙之间,开筑有宽约5米的壕沟(即护城河),均用石砌而成,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能。
主楼在围墙内中部偏北,座北朝南,整座建筑墙壁皆用土、石筑成,总高22米,下部有七米多高的石墙基,其余上部全为上夯墙,隔层夹有石板,墙厚约1.4米。主楼东半部从底层到顶部全为石砌墙壁,石墙上全刻有八宝图案,而且在最东端增帖了宽4.3米的附属建筑,石缝衔接痕迹十分清楚,这些是于后期加修的。主楼大门前有一长方形高台,台前和台左各有台级可登台上,前台级宽大级差小,左台级窄小而级差大。
在台级造型比较特殊,即在木梯框架上装置石板,组合成木石台级。从其结构布局来观察,前台级系后来所增修,过去曾为木楼台级。长方形高台面上即是四根方柱的门廊,方柱底边长比柱头边长大一、倍,形制古怪,看去极为坚固。
进主楼大门即是第三层建筑,楼内建筑形式古老,楼梯窄而陡,房间狭小低矮且很不规整,房内也相当阴暗。楼的底层有牧畜圈,一、二层多为库房:三、四楼各有一间十二根方柱的经堂,还有几间仓库,五层有甘珠尔拉康和神殿,拉康现存的壁画还有释迹像、无量寿佛、护法神像等,第六层楼东部是朗赛林庄园主的住房,西部有六根方柱的小经堂,还有甘珠尔拉康,拉康里供有一部手写《甘珠尔》尤为珍贵,六楼房间较少,只有护法神泽玛热的神殿和卧室,神殿里供有青铜制的释迦牟尼像,用金、银等五种珍宝书写的一,部《甘珠尔》和解除疆扎西卓玛一生的恶事专供的一部经籍,还供有一尊噶玛巴希的塑像。噶玛巴希(1204一1283年)是噶举派噶玛噶举第二代祖师。原名“却吉喇嘛”,藏语意为“法师”。生于康区止隆丹地方的一个富有家庭。从都松钦巴再传弟子崩扎巴学法,居粗朴寺。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受元宪宗蒙哥供养,赐金缘黑帽,从此,其传承称噶玛噶举黑帽系。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自噶玛巴希开始。
另外,在第七层护法神殿里,还有一件小巧玲珑的石雕建筑模型,这与日喀则那当寺(前为拉当寺)镌有“大明永乐年施印”、“将来金”建筑模型完全一样。这件石雕很可能是那组模型中的一件,是帕竹王朝与后藏在战争时期所掠夺的战利品之一,这也为朗赛林庄园的创建年代提供了相对依据。
在庄园围墙内,陈主楼外,尚存一座较矮的南楼,楼侧有马厩与牧畜棚。主楼四周还有一些低矮的小房屋。
在庄园围墙外的北侧,有一片很大的场院,是庄园每年收割后的打麦场,如此大面积的打晒青稞场是极为罕见的。在庄园围墙外南侧面,有一座风景秀丽的花果园,其面积不亚于庄园围墙内的面积。国内以苹果树、桃树、杏树等果树为主,在道旁、林中空间种有许多花色品种的花卉,鲜艳夺目、千姿百态。在花丛中还建有一亭台,更增添了园内美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