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是拉萨的三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明朝永乐年代的色拉寺虽然建成最晚,但因为其极具观赏性的辩经而闻名。
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是拉萨的三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明朝永乐年代的色拉寺虽然建成最晚,但因为其极具观赏性的辩经而闻名。
辩经,是一种喇嘛对于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修习佛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枯燥的被动式教育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式研讨,通过极具挑战性的提问和反驳,加深对佛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辩经过程中,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言词激烈,力争高下,辩论的双方还要借助于各种手势、语气、击掌、甚至佛珠等来增强激烈程度。因此极具观赏性。在色拉寺,每天都在下午3点钟开始进行辩经。
从色拉寺的正门进来后,沿着道路一直向上走,就来到色拉寺辩经场。辩经马上就要开始。
寺里的喇嘛们该来的和能来的几乎都在这里了,这么多的喇嘛坐在一起,场面看上去也很壮观。色拉寺目前共有喇嘛约500名,今天到这里来的大约有200人的样子。
喇嘛们按照修习的时间和程度分为高级班和低级班,从他们在辩经场落坐的位置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区分。
辩经开始前是长达近15分钟的自由诵经,在此过程中,主要是由个人自读,辩经场中是一片杂乱无章的念经声,待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由少数几个学长拔高声调,带头进行集体诵经,声音一致并且宏亮,极具韵律感。
跑来跑去正忙着端送藏式甜茶的小喇嘛。在此,我想对我们习惯对他们的称呼做出纠正,喇嘛,是我们对信奉藏传佛教的修习者的习惯称谓,但实际上,这不准确,因为在藏区,喇嘛是对佛学修炼达到相当高深程度的修习者的尊称,不是随便谁可以被称为喇嘛的,诸如达赖、班禅这样的大师级活佛才可以被称为喇嘛。一般说来,他们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姑秀(意思是和尚)”,不论年龄,不论身份,不论修习程度都可以一概称为姑秀。在西藏,我遇到的不止一个藏族人都认真地告诉我:和尚和喇嘛可绝对不是一回事儿。因此,以下对他们,我就全部称为姑秀。
姑秀们的集体诵读暂时告一段落,我等着进入好看的辩经过程。
发现姑秀们的表情很是丰富,这一点与内地我们见到的寺庙里的和尚不一样,和尚在宗教场所大多表情严肃、庄重、不苟言笑,但姑秀们可真不一样,活泼、开朗,笑容总是挂在脸上,更容易拉近心理距离。本来嘛,悉达多也是人,何必板起脸来装神哪?
应该还是上中学的年纪,一脸稚气未褪,在密密麻麻的经书梵文中一样露出属于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开心喜悦笑容。
念经的时候,由坐在每排最上首的姑秀负责把经书从布包里打开,并递给身边的姑秀,依次向下传递,待读完之后,再反方向传回来收好。
交头接耳是姑秀念经中常见的镜头,一点儿也不稀奇。就是不知道由哪位老师能给断定一下,这达没达到嬉皮笑脸的程度。
姑秀们念经的过程中,并没有专人负责维持秩序,看来同学们都很自觉。
姑秀们的出身大多是农牧民,从小就到寺庙里学习,如果不当姑秀,很可能就在家乡的某一块草场上忙碌一生。
谈到了什么话题这么开心?
股票涨了?不是。
开盘就买到房了?不是。
福彩中奖了?不是。
淘宝又淘便宜货了?也不是。
活在世俗生活中的人们啊,什么时候也能这样轻松、开心自如地对视一笑哪?
在干嘛?念经呗!别小看了他,他可是本辩经场中的格西。格西是藏传佛教中专业知识达到相当高程度获得的一种称谓,相当于博士。从一个刚入门的姑秀到格西,起码需要二、三十年的修行。
等等,人群中发现了更有特色的他们,一身皂色打扮,敢情是西方东正教派过来看场子的,和姑秀算是同修,但乘坐的船不一样。上帝的徒弟也跑到这儿参观见学?莫非东正教也要试一试辩经的方法?又是录又是照,好不热闹。
玛丽亚修女,主派你到这里来是要你好好学习一下辩经的仪式滴,不要总惦记那些长得英俊的年轻姑秀!
快到5点钟了,今天真的没有辩经只有念经了。谜团还是由右上角站立的姑秀为我解开,因为色拉寺的几座寺庙正在进行装修,今天特意把辩经改为了念经,祈祷施工顺利。原来天上落彩票我中头奖了,全年都辩经,偏偏今天是念经!
在色拉寺的扎仓,过去每个经师要带5-6个班,每个班大约50人左右,而现在由于缺少有经验的经师,每个经师只能带一个班。
(本文转自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