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是藏传佛教的政治、经济中心,市内和郊区有众多地位崇高的宫殿寺庙,如布达拉宫、色拉寺、哲蚌寺、大昭寺等。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披着绛红色袈裟的喇嘛和信徒们一步一叩首虔诚朝圣的身影,强烈而神秘的宗教气氛,感染着每一个前来拜访的游客们。
拉萨13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迹,其浓重的宗教氛围给予了人们梦游历史般的感觉,许多旅行者赴藏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亲眼目睹古老的藏文化和久远的宗教历史。
转经与转经轮
在拉萨以致整个藏传佛教地区,经常能见到藏人口念经文,手摇经筒,在寺院湖泊和山峰周边,沿顺时针方向按照一定的路线走着,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转经,这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也是藏转佛教信徒们修持的一种方式。它与转经轮这种佛教法器有关。
转经轮,内装藏经文或咒语,通过右旋转动(与地球的转动方向一致,又称吉祥转)即等同念诵之功,在汉地称轮藏或转轮藏。作为集藏经与传教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制的法器,自产生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相传当年曾有人问佛,瞎子、聋子等不能读诵佛经怎么办?佛说,将此经文卷成圈后,使之右旋转动,功德与读诵一样。梁朝的善慧大师就为盲聋和不识字的男女信众制作了大型转轮藏,汉地从南到北的很多寺院都安置有“轮藏”,供人运转不息。
丧葬习俗
青藏高原的丧葬习俗当然也极具特色。这里几乎存在着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等等。每一葬俗都有其存在的特定时间、范围和意义。土葬一般认为是西藏早期的葬俗;塔葬、火葬往往被视为高贵的葬俗,特别是塔葬,只有历世达赖,班掸及少数大活佛才享有金银灵塔之葬的殊荣。普通僧人和贵族往往选择火葬。但在森林多的林芝等地区,一般老百姓也行火葬;水葬往往用于穷人、病死者,儿童等。天葬,则是西藏最具普遍性的一种葬俗。
藏獒文化
在广阔的西藏,藏族有着属于自己的犬文化,藏族牧民们从不杀犬。西藏出产名犬藏獒的声名是经历了一个从海外回到中国的传播过程。最早记述来自公元1275年,出自马可•波罗的游记,描述的就是山南地区的藏獒。复杂的地缘隔绝加上闭塞的信息传播,使得此记述只被当成传说。在西藏生活的藏族们,他们一年四季都是以放牧为生,世世代代在生活中孕育出了自己的语言文化,他们有着强悍的身体。为了生存,他们没日没夜的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上天赐给了他们强壮的身体,广阔的草原和牛羊,同样赐给了他们藏獒,这个牧民们生命和财产的保护神。美丽的西藏是犬生存的天堂,它们是藏族同胞们最忠实的朋友。
果谐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圆,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落,载歌载舞,顿地为节, 连臂踏歌的集体圆圈歌舞。节日里,场地上摆着一缸青稞酒,人们围着酒缸拉圈起舞,男女各站一边,分班歌唱,从左向右沿圈踏步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之后,"谐本"(歌舞的组织者)带头发出"休休休"或"曲曲曲"的叫声,合着节奏踏步开始舞蹈,这种节奏性舞步叫"谐个"(歌头)。跳完"歌头"紧接着进入快速集体歌舞,有的舞群中出现男方跳一段后,女方又跳一段,男女双方歌舞竞赛的场面。跳完数遍后,又由"谐本"带头呼喊"休休休",或者说一段快板词,边说边跳,统一步伐,在一齐双脚跺地中热烈结束。
羌姆。
西藏的宗教舞蹈"羌姆"(跳神),是在七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与当地"苯"教的对立斗争中形成的。在佛教西藏化的过程中,莲花生采取西藏土风舞与佛教内容结合的方法,开创了一种驱鬼逐邪的寺庙宗教舞,经相继改进、规范、逐步演变传播,形成后世喇嘛寺院的跳舞。
藏戏
藏族民间传统戏剧,简称藏戏。 藏戏是个很古老的民族剧种,在全国仅有的几个少数民族传统戏剧中,历史也是最久远的。它的起源和萌芽,可以追溯到一千三、四百年前。它的流传范围,从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区逐渐扩大到整个西藏,并流传到四川的巴塘、理塘和甘孜等地区,以及印度、不丹等邻近国家的边境藏区。藏戏传统剧目总数接近20本,但有一些本子现已流散失传,仅存名目,或略知故事梗概。流传至今“八大藏戏”之一的《文成公主》是写禄东赞在长安以自己超群的才智,经过"七试婚使"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得公主的故事,以此反映唐蕃联姻这一千古佳话。(该文章转自驴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