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煨桑”节

拉萨简介

拉萨“煨桑”节

  拉萨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其他寺庙群星拱月般地簇拥着布达拉宫,祭祀香火自然也很旺。焚香祭祀是多种祭祀中的一种,藏人谓之“煨桑”,就是烟祭。布达拉宫门票需要提前预定。大昭寺门票比较容易购买,现场购买

  藏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包括煨桑、血祭、跳神三个内容。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这三个内容,往往都是一并举行的。后来苯教还将其毫无变动地纳入自己的祭祀仪轨。佛教传入藏区后,除了在"血祭"这一内容上有所变动外,其余全部继承了下来。

  “桑”是藏语的音译,其意“烟”或“烟火”。至于“煨桑”,较确切的译法应是“烟火祭祀”或译为“烟祭”。为什么民间有此俗称,那是因为煨桑这一宗教仪式,在近代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从内容看,民俗的“煨桑”和宗教仪式中的“煨桑”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宗教的煨桑仅是祭祀仪式中的一个内容,而民俗中的煨桑是单独举行的。煨桑所用的材料有扁柏、小叶杜鹃、艾蒿、青松、糌粑等物品。

  藏族先民的煨桑活动都是在部落外的山头或河岸上举行,煨桑时把扁柏、艾蒿、小叶杜鹃的枝叶堆起来,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然后由仪式主持者洒上一点水,点燃后祀神。藏族原始先民常把煨桑视为部落社会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借用煨桑来结集群众,加强部落联盟,以壮大声势。出战或行军途中也经常煨桑,祈求神灵保护以获得胜利,在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不乏这方面的描述。

  学界认为煨桑起源于藏族的原始时代。那时,每当部落中的男子出征和狩猎回来时,部落中的族长、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便在部落外的空地上,点燃一堆艾蒿、小叶杜鹃等有香气的枝叶,让出征者从上面跨过,并不断地往他们身上洒水。开始也许是想通过熏香草的方式,除掉出征者身上的血腥之气,用水洗去其污秽。后来便演变成宗教仪式,人们再不从“桑”堆上跨过,水也不再洒在身上,而是洒在“桑”堆上。煨桑的目的也变成祭神祈福。后来,再加上苯教和佛教的渲染,煨桑便成了藏区宗教特有的一种祭神仪轨,与其他一些属于苯教和藏传佛教的祭祀仪规配合在一起,显得更加庄严。

  煨桑时一般还要念诵一种叫《小桑》的经文,或请喇嘛念,或者自己念。一般都认为莲花生大师创制的《小桑》经文,可以使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随时诵之,皆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煨桑作为一种祭祀祈愿的活动,在过去,几乎人人都参与,从官方到民间,尤其是在祭祀中更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煨桑祭祀也占重要位置。

  1751年西藏地方政府(即通常所说的“噶厦”)建立,噶厦政府每年夏季和冬季各举行一次大规模煨桑仪式。仪式由噶伦(原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主持,地点在大昭寺的屋顶上。凡噶厦大小官员,都必须身着官服来参加这一活动。煨桑的那一天,大昭寺顶上烟雾弥漫,米如寺的几十位僧人伴随法号进行各种祭神仪式,并由身着古代武士铠甲的寝宫伺卫营不时鸣放火枪,四名贵妇打扮的女子手把金盅敬祭神灵,拉章强佐(大昭寺司库)大摆油炸果子和干鲜果品,这就是所谓的“夏季白祭”和“冬季白祭”。

  说说民间的煨桑祭祀活动。

  祭山祭水。祭山,即将五彩经幡、香枝和青稞酒等祭品携至本地附近最高山头的神坛上,进行煨桑以娱山神。祭水,就是至本地较大的河边树枝上悬挂五彩经幡,同时在河堤上煨桑祭祀水神。

  祭屋顶神。一般住家屋顶四角筑有垛台,每个垛台上插上树枝,每个树枝上缀系五彩经幡。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意蕴。从上到下的顺序为蓝、白、红、绿、黄。民间传说,蓝为天,白为云,红为火,绿为水,黄为土,依次用羊毛线缝制。若以五行会意,则蓝为水,绿为木,红为火,黄为土,白为铁。所以常有以宅院主人属相颜色开头排列经幡颜色次序的习俗。屋顶山墙中间的墙垛上,置有陶制香炉,是主人煨桑的地方,每逢藏历每月初八、十五和三十日或大小节庆、婚嫁、旅行等喜庆之时皆在此炉中煨桑祭祀屋顶神。

  祭诞神、地祗。在拉萨,凡藏族都有自己的诞神,藏族聚居区都存在地祗。一般每月要定时祭祀诞神和地祗。逢年过节也要祭诞神、地祗。此外,举行婚丧嫁娶、出门远行和驱瘟除邪等民俗事项时,更要祭诞神和地祗。祭祀的基本内容是煨桑、插经幡。侨居异乡的藏族也要定期遥祭。

  祭舟神。每当过江河时,在上船前在岸边煨桑祭水神;上船后,往船首挂哈达、撒青稞,脱帽祈祷,以求神灵保佑平安渡过。

  祭山口神。藏族每遇出行,便须翻山越岭。藏语称山头、山口为“拉孜”,过往行人按传统习惯,都要在此放置石块,以至石块成堆,藏语称“拉载”。石堆上一般插有经幡,挂有经文纸条和羊毛等。过往行人每到“拉载”处,无论身份高低,都必须下马,整衣以示恭敬,并将随带经幡、哈达或者经文纸条、羊毛等悬挂在经幡或杆绳上,然后煨桑,祈祷神灵截住妖魔,保佑旅途平安。祷毕,在场所有人员右手一把糌粑,面向“拉载”三呼“嗦”,然后高喊“古嗦,神灵保佑!”随之将手上糌粑撒向空中,仪式即告结束。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有关于煨桑的介绍,在格萨尔王赛马称王之后,为让各种神灵在今后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时予以助佑,以完成他天国下凡降伏妖魔为民除害的事业。正如格萨尔王自己说的“没有弓箭射不了,没有神助事情办不成。”所以在藏历阳木鼠年的五月十三日,格萨尔到黄河玛杰山去煨桑祭神,实际上是为以后“降伏四方四大魔,征服十八大城堡”做好战前精神准备。他嘱咐手下人等:

  阿琼吉和里琼吉,

  你俩不要贪睡快快起,

  放开最快最快脚步去,

  去右边的山顶采艾蒿,

  上左边的山顶采柏枝,

  好好去煨一个桑。

  煨大桑要像大帐房,

  煨小桑要像小帐房,

  给格萨尔战神保护神煨一个桑,

  给岭国的天神、龙神、宁神煨一个桑,

  给天母阿内巩闷吉姆煨一个桑,

  给姑娘长寿白度母煨一个桑,

  给走路的道路神煨一个桑,

  让五位天神保护我在身旁。

  相传,有一次,西藏各地的夜叉都汇集到了桑耶寺,它们用人命打赌,如果打输了,那么它那里的人就会死得很多。拉萨的嘎玛夏夜叉在临来桑耶寺之前,拉萨人希望它打赌获胜,到处插上经幡,煨桑,为嘎玛夏的运气祈祷。而桑耶寺周围更是神烟袅袅,这天正是世界公桑日。

  煨桑习俗渗透到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习俗也别具特色,略谈一二,以窥全貌。

  藏族亦有“男尊女卑”的规矩,小孩一旦生下来,男孩便得到优于女孩的待遇。男孩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这种活动叫做“旁色”(“旁”是“污浊”的意思,“色”是“清除”),也就是清除晦气的活动。城里人带的礼物是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客人一进屋,先给生母和襁褓中的婴儿献哈达,给生母敬酒、倒茶;然后端详初生婴儿,对孩子的出生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

  在农村,亲友除带上酒、茶以外,还要带上满满一“唐古”(羊皮小口袋)糌粑及一块新鲜的酥油。这是进门的贺礼。农村人用古老的习俗来祝贺孩子健康成长。客人向生母敬酒、倒茶,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粑,放在初生婴儿的额头上,表示祝福孩子吉利向上。接着,再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大大夸奖婴儿的福运和五官,有些富户还为前来给婴儿除秽的亲友举行汤饼宴。

  藏族认为,小孩出了娘胎,带来诸多污浊和晦气,举行这个仪式,是为孩子清除污秽,祝健康成长。据藏族老一辈说,“旁色”仪式是古老的苯教留下来的。只要我们到稍稍偏僻一些的乡村,便可以见到在“旁色”这天早上,人们在生了小孩的人家门口,堆上一堆石子,要是生的是男孩,便堆上白垩小石子,要是生的是女孩,什么石子都可以,并在石堆旁煨桑。前来祝贺的人们,走到门口,首先在石堆和香火上撒上糌粑面,然后再进入主人家的门。这种做法,是苯教敬神的一种方法,说明“旁色”仪式是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