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旅游可以把大昭寺作为重点参观景点之一。大昭寺前方的广场上有两块北围墙围起来的石碑,南边一块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即为著名的唐藩会盟碑。
唐藩会盟碑
大昭寺前方的广场上有两块北围墙围起来的石碑,南边一块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即为著名的唐藩会盟碑。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双方使节先后在唐京师与吐蕃逻些(今拉萨)盟誓。公园823年,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树立起这座将盟文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刻于石上的会盟碑。由于当时的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得是唐朝的公主,所以他的孩子自然也要管当朝的皇帝叫舅舅,所以唐藩会盟碑成为历史上又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它见证了汉藏两大民,族的团结与友好。
盟约文字通俗流畅、朴实无华,反复强调了“今社稷叶同如一”,即使在千余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纠纷在这粗盟誓之后基本结束,进而说明和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种痘碑
大昭寺广场上的另一座碑为种痘碑,通高3.3米,宽1.2米,是清乾隆时期的住藏大臣和琳所立。古代西藏的科技水平相比中原要落后很多,在当时看来出痘就是不治之症,到18世纪末期,西藏人都不知道可以运用种痘的方法来防止天花病。当时的清政府了接到这种情况后,派出钦命总理西藏事物的大臣和琳,在藏北浪荡沟附近出资修建了大量的房屋,给出痘的人们提供了居住调养的的处所,并向当地政府传授了接种牛痘的方法,这一举措使西藏90%以上的患者都活了下来。为了纪念这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琳便在大昭寺前树立了这块种痘碑。先进的种痘碑上遍体鳞伤,大多文字因臼行窝坑而难以辨认,这些凹凸不平的坑痕是藏族虔诚的百姓为了祈福长年累月用石头敲砸流下来的痕迹。
自从这次盟誓以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纠纷基本结束。它说明和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了当时汉藏两大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盟约的文字朴实无华,通俗流畅,即使千余年后的今天读之,仍然琅琅上口。行文气势浑厚雄壮,结构细密严谨,反复强调“和叶社稷如一统”,表达了迫切的心情,真诚的意愿,体现了高度的表达技巧,是藏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有力证明。甥舅会盟碑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极高的思想性和朴素优美的文采。无怪乎刻载盟文的石碑,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巍然矗立,受到人民的景仰,成为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参观完毕以后,会安排车辆将您送到拉萨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