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康巴人的传统服饰
西藏最东边的昌都地区,和四川的甘孜、云南的迪庆、青海的玉树等地,历史上称为康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藏族人,被称为康巴人。
在康巴人聚居的高地上,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纵横切割,无数冰山雪岭,在这里巍然高耸。正是这些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铸就了康巴人魁梧的身躯,强壮的体魄,还有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狂放不羁的性格。康巴人服装的粗犷、大气、张扬,便是他们性格和气质的体现。
康巴汉子爱穿黑色和藏青色的袍子,黑色是勇猛坚毅的象征。袍子的领口、衽口、下摆,大都爱镶上老虎皮、雪豹皮、水獭皮,以显示主人的勇敢和富有。他们爱穿火红或雪白的衬衫,高领、滚边,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可以跳锅庄,跳弦子,卷起来可以干活,下身多穿肥大的黑色或白色裤子。头戴狐狸皮帽,脚蹬牦牛皮靴。康巴汉子的头发原本又粗、又浓、又黑,往往掺杂黑色和红色的毛线,扎成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显示出勇猛高傲的气势。辫子上挂巨大的珊瑚珠和蜜蜡珠,也是一种华贵的装饰。他们的腰间挂满了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和防身武器,银制的嘎乌佛盒,是万万不可少的,佛盒里装着佛像、佛经,还有活佛赏赐的圣物,也有装战神、武神的,目的是保佑自己勇敢无畏,战胜强敌。佛盒大都斜挂在右侧,腰间还有长刀、短刀、各种形状的子弹带、子弹盒,短刀用于吃肉,长刀用于防身,枪和子弹用于对付敌人,过去康巴人勇于争斗,刀枪是他们形影不离的伙伴。
高山雪水滋养出来的康巴女子,大都天生丽质,有着姣好身材,她们又有特别的穿着和装饰。讲究穿颀长的有袖或无袖的袍子,腰肢用丝绸紧系,突显出她们细腰长腿的身段。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一直拖到地面,跳起当地盛行的锅庄和弦子来,长袖翻飞,细腰飘忽,令人叹为观止。她们的头饰、胸饰、腰饰、首饰,格外地多,格外地纷繁和亮丽,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里,康巴女子的打扮和华美首饰,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她们的发型也跟藏北妇女类似,分梳成无数个小辫,上面缀满珊瑚、松石,还有乒乓球大小的蜜蜡珠和大大小小的银盒、银盘、银碗、银盾、银饼、银嘎乌。 杨环先生在《康区藏族服饰文化面面观》一文中,引用了这样一首民歌,描述康区妇女服饰的特点: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服饰我知道;
贡觉服饰让我讲,三串宝珠胸前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服饰我知道;
德格服饰让我讲,头顶珊瑚闪光耀。
我虽不是康定人,康定服饰我知道;
康定服饰让我讲,红丝发辫头上飘。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服饰我知道;
理塘服饰让我讲,大小银盘头上套。
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服饰我知道;
巴塘服饰让我讲,银丝须子额前交。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服饰我知道;
盐井服饰让我讲,红绸帕子头上包。
试论“腹心康巴”旅游文化品牌的定位及其延展
地处具有藏东高原的昌都颇具横断山脉腹地的特性,加上康巴历史渊源中的昌都所处的腹心地位,尤其是对周边康区呈辐射性影响力的确定,使“腹心康巴”凸显于藏东高原。由此找准定位,着力打造“腹心康巴” 旅游品牌,整合力量进行必要的包装推介,与周边先期发展的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茶马古道等交相呼应,从而形成大文化、大旅游格局。
一、康巴历史渊源中的昌都地位与“腹心康巴”提出的基本依据
依据一:昌都是西藏人类发祥地之一,康区独一无二的史前人类遗址,表明自古她就是康文化的腹心地,是康巴及整个西藏古文明的中心。卡若遗址的发掘不仅在昌都、在西藏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一发现在青藏高原的历史遗迹,是中国西南地区保存较好的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其形象地再现了青藏高原远古人类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概貌,填补了西藏考古的重大空白。旅游宣传包装,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卡若遗址这一宣传点作文章,从而形成昌都在整个康区、在西藏、在中国西南片区所独有的历史遗迹旅游文化品牌。因为,昌都唯一、康区唯一、西藏唯一,这一文化品牌及其旅游定位应当是显在的。
依据二:昌都有史以来就是康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此呈扇形辐射整个康区;现今的昌都地区也是康巴人的主要分布区。其一、昌都古称“康”或“察木多”, 唐代为吐蕃王朝一部。元、明时期,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一带统称“朵甘思”,由中央王朝委任的大小部族头人与寺庙的大喇嘛进行管理,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清朝。期间,昌都一直都是整个康区的政治腹心地带,管辖和影响着周边康区,是为政治中心。其二、自古昌都就处于连接内地和整个西藏商贸的中心地带,起到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历史上,茶马古道贯通昌都,现今的滇藏线、川藏线都是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如今,昌都在物资进出藏过程中,作用仍然不可是替代。其三、康区在服饰文化、习俗、音乐、舞蹈、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但在这些文化元素为载体的康区文化中,以昌都为中心辐射的影子随处可见。整个康区一脉相承,而这“脉”则出自西藏腹地。
二、“腹心康巴”旅游文化品牌之旅的可塑性探讨
“腹心康巴、魅力藏东”品牌之旅应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包装,形成每个旅游单元独具魅力,整体上又是基于腹心康巴层面上的大文化、大旅游的旅游链条。
●自然文化品牌之旅。独特的横断山在昌都境内造就了许多自然景观,从气候、地理、景别等角度分析,诸多风景魅力独具,如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沿线自然景观区;八宿、类乌齐自然风光区等。重要的是做好前期普查,结合地域实际分别包装,确立定位,整体推出。
●宗教文化品牌之旅。作为腹心康巴的昌都,宗教文化相当丰富,包括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等。各教派都有独特风格的宗教文化,通过挖掘民族宗教文化奇观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从而发展民族宗教文化生态游。
●历史文化品牌之旅。包括有代表性的卡若史前文化遗址带(包括烟多遗址、小恩达遗址);与四川甘孜、云南迪庆接轨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旅游圈等。
●民俗文化品牌之旅。昌都民俗文化十分丰厚,现存昌都的格萨尔遗址和说唱艺人在整个藏区久负盛名,同时丁青热巴、芒康弦子、昌都锅庄、类乌齐仲确节、贡觉三岩民俗文化节、芒康古盐田等等都可以包装成一个个“康巴魅力”旅游品牌。
●爱国主义教育品牌之旅。昌都素有西藏"革命老区"之称,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重大贡献。应抓住这一优势,重点在江达县岗托镇和昌都镇挖点、树点,搞好宣传旅游策划,致力打造红色旅游线路,首先在西藏区内造成影响。
三、借势、借名、借平台的"腹心康巴、魅力藏东"宣传基调
旅游是以旅游产品为基础、与知名度、关联度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因此在旅游宣传促销要力求“扩大知名度,产生好感度,加大亲密度”,其最佳途径是“借势”、“借名”、“借平台”。
借势:现在“重视生态”是大势所趋,西藏是全球公认的现存的一个大生态园也是我国政府着力打造的生态环保区,而以昌都为中心的康区是这一生态园的重要组成区域。这既是政治大势也是经济大势,文化旅游包装以此为基调,对于“腹心康巴●魅力藏东”品牌的推出是不无裨益的。
借名:昌都战役、卡若遗址、恐龙化石的发现以及茶马古道等都使昌都名声远扬,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昌都。而这正是“腹心康巴●魅力藏东”品牌的重要支撑,因而整合这些名气资源来做好进一步提升昌都知名度的工作不仅十分现实而且十分迫切。
借平台:简言之就是有选择地借助地方媒体和国家媒体对昌都的具体旅游产品进行推介。在经济实力薄弱的情况下,借平台的关键是要练好“四两拨千斤”的功法,我们是提供一个途径让大家了解昌都,而不是直接大篇幅宣传具体内容,这样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极具魅力的宗教文化与“腹心康巴●魅力藏东”旅游文化品牌的宣传包装
昌都地处康区腹心,受西藏腹地、康区周边和内地多元文化的影响,融入地域、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原因,加上横断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习性所制,其宗教形态纷繁复杂, 尤其有着丰富的原始宗教形态,类型齐全,内涵丰富,是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打造“腹心康巴●魅力藏东”旅游文化品牌的理想地区。
昌都宗教艺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其中有不少是昌都艺术的代表作。如查杰玛大殿、嘎玛寺、强巴林寺、孜珠寺等。可以这样认为,昌都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以及深藏民间的原始宗教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这些恰恰是现代旅游者最具吸引力之所在。昌都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由此我们有理由展望:在康区腹心所在地的昌都,以宗教文化为背景的旅游文化一定能够成为昌都人文旅游资源中一朵引人注目和魅力所向的奇葩。
(本文转自昌都旅游信息网)